青史札记|互鉴以兴

2022-07-15 12:29

笔者有幸在过去的周末,参与国史教育中心(香港)的名家讲座。今次的讲者为著名学者李焯芬教授,题为「人类因互鉴而进步」。李教授以历史经验为基础,说明不同文明如何借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引起了笔者的一些省思。

李教授的讲题让我想起了邓嗣禹在一九四三年发布的一篇英文学术论文。那篇论文题为「Chinese Influence on The Western Examination System: I. Introduction」。邓氏以其深耕密植的研究功力,整理了中国考试制度对于西方文明发展,尤其是对英国的影响。更准确来说,邓氏以中国科举制度为媒介,说明东西文明之间的互动。文章大意是中国的考试制度对于英国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而这对美国的影响较为间接。

部分鼎鼎大名的法国思想家,如伏尔泰、法兰索瓦.魁奈等等也有注意到中国考试制度的重要性。而在十九世纪,当英国打算确立一套完整的官员考核制度时,英国的学术界相当注意到中国传统考核制度的可取之处。邓氏这篇文章可谓相当有见地,一直都在笔者的脑海回荡。

当然,邓氏的文章也有一部分提到「Evidence against Chinese influence」。但是,尽管在历史上部分西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抗拒引入中国的考核制度,这也不足以否定东西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正正是因为两者有互动,才会擦出火花来呢!这可谓与李教授的讲座——「文明互鉴」的重要性一脉相承。

邓氏和李教授固然是学术界的翘楚,他们的见解也相当独到。笔者作为晚辈,谈不上提出意见,只是想跟各位读者一同思考——保持「互鉴」的态度到底有何重要性呢?

在现今社会,国际化浪潮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包括学习历史的方法。可是,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失去对人文学科的重视,也令不少人被消费主义、效率至上的生活态度蒙蔽了双眼。

笔者旨在指出,国际化本身是一种理想的学习态度,李教授也同意把目光放眼世界,总比闭门造车好。而我们可要谨记,国际化并不是为了同质化,而是为了多元化。学习历史,正正让我们对世界的一枝一叶保持清醒的头脑。


张玮宗
作者为青年史学家年奖2019得主,国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组委员,现就读香港大学文学院。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7月15日教育版专栏「学与教」。


延伸阅读:

青史札记|胜迹且行且珍重

青史札记|自.知.智

青史札记|研读历史有感

学习历史 学会通向未来

历史学习法|善用新研究方法 细心求出历史全貌


星岛新闻集团庆回归25周年专题网站,请即浏览:https://bit.ly/39AQC3m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