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言絮语|我的藏族朋友

2022-03-25 11:56

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给我机会认识了一位独特的朋友。他是西藏昌都市的一位小学藏语教师。方方的脸庞,黝黑的皮肤,宽厚的肩膊,高大的身形,给人朴实忠厚的感觉。第一年到北京开会,他特意从家乡带来牛肉乾和酥油奶渣,邀请大家到他的房间品尝。虽然笔者平时不多吃野味,亦未到过西藏,对藏族饮食感到陌生抗拒,但受他的热情感染,还是到他的房间边吃边聊天,临走时还带走了一些牛肉乾回港与亲友分享。

我们在平原的人,到高原地区会有高山反应,其实扎西他由高海拔到低海拔地方,也会十分不适应。在北京的头一两天,他的血压达一百八十,要去医院诊治,但他还是不肯请假缺席会议。大家开会都用普通话,扎西的汉语没有藏语流利,他很多时就先把发言写好,发到群组上。

扎西这位藏族小学教师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一如他的感言,四年下来眼界和水平都不可同日而语。他积极交了很多朋友,以政府部委为对象的五份政协委员提案,除了直接与教育有关外,还有关于建设地区的高速公路和电网等内容。发生在他身上和身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老百姓生活在几十年间,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巨大转变。

他出生于一条只有八户人家的小村。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家乡的人除了寺庙内的几个僧侣外,全都不识字,直至二○○○年,连同扎西在内,村内只有三人有机会走出村完成大学教育,但到二○二○年底,已经有二十多人通过大学教育改变了命运。扎西九岁时,由于家人要去劳动,他虽然很渴望上学,但要留家照顾兄长的子女,后来在他坚持下,始能够背着侄女翻山越岭去学校,不过中间还停学了一年去帮外婆放羊,直至政府开办「农牧民子女班」,他才开始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

一九八五年,国家进一步对农牧民子女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他家乡的人不再愁孩子上不了学、上不好学了。现在,校园是当地最漂亮的地方,村内只剩下几位老人家不识字。教育改变了老百姓的命运,也改变了民族的命运。电邮:[email protected]


陈卓禧
作者为香港专业进修学校及港专学院校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逾二十年。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3月24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延伸阅读

卓言絮语|疫下自娱的艺术 
 
教育专栏|疫情持续 社区靠自救 

让世界读懂中国文化 

北京冬奥|中华文明的内化和外溢 

港专毕业礼 校长陈卓禧借故事 吁毕业生努力追梦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