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溢欣专栏 中新学林|幼承庭训(下)

2022-01-19 12:15

长大后,我才能感知母亲当时内心的怯懦,凌晨下车后,多亏亲戚来接才得以松一口气。而家庭的容忍哲学,却依然无法摆脱。从读书到走入社会,接触的人愈多,愈需要包容的事情就无止境地倍增。很多个夜里,妈敲了我房门,谈起我工作的不甘和委屈,都会说:「好来好去吧!」年少气盛的我也就因此常常停下心神,勒住自己一时的气上心头,而终于下了一个冷静而容人的决定。后来,容忍多了,以至于同事好友总说我太过包容,甚或说要帮我记下别人对我的坏。

近来工作又碰上瓶颈。这段日子,身边的人不断说提起「仇」字,不但要记,还要报。我想起母亲的庭训,一股怨愤好像没有着力之处,「好来好去」是我们家的紧箍咒,镇住我们言行身教。但我清楚自己童年时的妥协,是因为自己的力量不够强大,以至于那两双猥琐的目光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我同时明白,母亲的容忍不是先天练就的本能,而是她心有罣碍:在观音像前的虔敬和卑下,是她知道生活必须哑忍,因为一对子女羽翼未长;在长途车上的沉默和卑微,是她知道儿子是她一切行事的顾虑。那么,这样想来,其实家中的「容忍」,像那团毛衣綫头,看似纠缠无解,实则有迹可寻。

童年的铭刻入了骨。后来的岁月,虽然家教造就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行事取态,但我清楚知道,小男孩不再是彼时母亲怀里瑟缩的身影,他长得够大了,足以抵御世上诸多的不合情理。母亲依然说着「好来好去」,但来去之间,却不是一方便能成事。宽容过了头,便是与自己命运的对赌,变成纵容戕害自身。所以,有朝一日,身上的伤痕只要够深够痛,那么,一如那墙上的牌匾,一如那挂了很长年月的金句,是时候功成身退。

电邮:[email protected]

林溢欣
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哲学硕士,中文科补习名师。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1月19日教育版专栏「中新学林」,原文标题为〈幼承庭训(下)〉。


延伸阅读:

林溢欣专栏 中新学林|幼承庭训(上)

DSE文言范文改编舞台剧《战将无双》林溢欣望为学生带来崭新冲击

林溢欣专栏 中新学林|创办教育中心

林溢欣专栏 中新学林|被别人看见

林溢欣专栏 中新学林|走下去的理由


立即下载 | 全新《星岛头条》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