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研】理大研发仿生纳米材料 能同时执行两种新兴癌症疗法

2021-05-31 14:39

香港癌症确诊者逐年递增,然传统治疗方法副作用多,亦未能实时跟踪治疗成效,理工大学科研团队,花近三年时间,成功研发具多项成像功能,且可同时执行两种新兴治疗方法的「仿生纳米材料」,可实时追踪癌细胞发展及治疗过程,小鼠实验证实,只需二十五日,已可将癌细胞缩小,存活率亦显著提高。团队指未来会进一步研究纳米材料长时间积存生物体内的影响,及代谢时间,预计五年后可进行临床实验。

「仿生纳米材料」由理大副校长(常务及学务)、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化学科技讲座教授黄永德,于一八年起率领团队研发,利用「披上」癌细胞膜「外皮」的超薄二维纳米材料「铁磷硒」制成,可伪装成癌细胞,黏附在真正的癌细胞上。

团队指,当纳米材料「外皮」剥落,便会释放阻隔癌细胞与免疫细胞结合的药剂, 让免疫细胞正常运作,攻击癌细胞,即「免疫疗法」;同时,因应「铁磷硒」强光热转换效能的特性,可透过磁力共振、光声成像及光热成像,追踪其所在位置,在癌细胞处以近红外线照射,产生高达四十五度的热能,直接杀死癌细胞,即「光热治疗」。

团队把该材料,透过静脉注射注入患有结肠癌的老鼠体内,发现只需注射十次、配以光热治疗,只消二十五日,接受治疗的小鼠,其癌细胞较不作任何治疗的小鼠,大幅缩小近五倍,而存活率亦较只接受「免疫疗法」或「光热治疗」的小鼠高三倍多;同时,小鼠内脏亦无任何损伤。

该材料研究经费约二百万,获理大及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的协作研究金资助,惟受限近红外线的穿透力,该材料目前只适用于,如皮肤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等浅层癌症,团队指近红外线相较其他射线安全,考虑对生物的影响,暂不会采用其他波长的射线,未来将集中研究纳米材料长时间积存在生物体内的影响,及生物将其代谢出体外的时间,预计五年后可进行临床实验。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