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文凭试】通识日常‧生活素质(一)

2021-04-12 11:08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文凭试通识教育科将于四月二十六日开考,面对浩瀚的通识议题,难免需要透过预测试题来缩窄温习范围,笔者并不是鼓励同学「TIP题」,而是建议学生可因应历届试题出题趋势和模式,聚焦温习一些较容易应用到的知识、概念、理论和事例。

思考议题主轴

「生活素质」可谓整个通识教育科的核心概念,除了物质和非物质层面的理解,亦可从政治、经济、社会、教育、衞生、文化、环境、康体等范畴拆解生活素质的不同面向。从历届试题可见,无论直接抑或间接相关,总会在试题中找到与生活素质的扣题,浅层的应用是直接开展生活素质的不同面向作为论点;深层的应用是分析政策如何促进或降低港人的生活素质,甚至不同面向之间的比较。故此,倘若考生在决定议题的温习优次,可以先选择温习与生活素质不同面向相关的议题为先,并且刻意选择特别扣连个别向度的议题。以下将会以此原则,为考生揭示一些值得优先温习的议题。

政治向度:区议会选举、法治争议

纵然考评局并没有明言议题不会重复,不过从历届试题可见,重复机率的确较小,所以不妨以排除法的方式选择温习议题。就课程范围内的「香港政制」和「政治参与」,行政长官选举和立法会选举均已经在历届试题中出现,馀下的区议会选举相对较有机会成为考题,再加上二○一九年刚举行区议会选举,考生值得稍为了解其中的运作。

关于区议会选举,重点并不在于选举结果,反而较大机会考问有哪些因素影响区议会选举的投票率、区议会参选人和当选人的特徵是甚么、区议会的运作如何影响香港人生活素质,其中特别需要留意是区议会的民意基础和民意授权程度,以及区议会的职权和局限,尤其近年的社区工程和相关拨款等。

另一方面,除了区议会选举之外,法治和司法制度的争议亦鲜有在考卷中出现,除了较复杂的司法覆核和释法争议之外,相对简单的法援申请趋势和局限都有机会考问。当然,不少师生揣测社会氛围下,政治相关议题未必会出现,可是,关键不在于考生对议题的深度认识,而是考生透过议题更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的认知,就算不出现所谓的「政治题」,讨论到香港房屋、医疗、教育政策,部分政治相关概念都有机会可以应用在答卷。

经济向度:基建发展、第三核心商业区、新兴产业

经济向度议题的基础是考生对于香港经济发展模式的掌握,例如了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香港四大经济支柱是甚么等等。考虑到香港属于知识型和外向型经济,所以基础建设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命脉之一,历届试题涉及机场第三条跑道的争议,而广深港高铁、沙中綫、明日大屿均未曾设题考问,考生可以了解不同基建的规模,以及最重要是认识当中的争议点。

例如沙中綫涉及文物保育、居住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的争议;明日大屿就更加涉及不同持份者和价值取态的争议,其中不少学生只聚焦于房屋供应和生态影响,忽略明日大屿是政府发展第三个核心商业区的枢纽(从中又要再了解第一和第二个核心商业区是甚么)。

除了香港现时的四大经济支柱和基础建设议题之外,考生亦可留意新兴产业的讨论,毕竟以往曾问及创新科技产业的题目,所以例如中医药业发展、电子竞技行业发展、环保产业、生态旅游等,无独有偶,以上产业都涉及香港政府的政策支持、行业面对的困境、全球化的竞争、青年的生涯规划等讨论,考生未必需要逐一深入认识,反而应该宏观地思考香港在发展新兴产业所面对的瓶颈和出路。(六之一)

罗恒威
港澳信义会慕德中学通识教育科老师、香港通识教育会副会长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