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栏】疫情.社情.政情——教界心情

2021-01-06 13:50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新年伊始,应憧憬万千,但碍于疫情持续,市面萧条;加上社情虚怯,信心不稳;还有教育政策待以调适;这一切或多或少都令教育界不同持份者在二○二一年出现一份忧心的情绪。

长期断断续续停止面授教学,令学前教育面对极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那些没有参加「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计画」的学校;因为有些家长安排其子女暂时退学,至使部分幼师因学校资金问题而被辞退。相信这情况在短期内未必能得以改善,故不少现职和快将毕业的幼师都常怀着一份沉重忧虑的心情。

至于基础教育领域方面,情况亦不相伯仲。疫情窒碍了每天往返中港两地的学童,其父母多已为他们重新在内地安排就学;新的双非学童亦会大幅下降,这直接影响学校收生,缩班杀校的压力自会增加。除此之外,整个中小学界别和专上大学领域同样地需要面对学生人数下降的问题。主因是社情的关系,部分学生前往海外升学,这现象在本学期已经在一些直接资助和传统名校中有所显现,一些自负盈亏的专上课程亦如是。假若情况持续,将会令整个教育体系的稳定性受到冲击,尤其是那些三、四綫和相对弱势的学校。

这股就业不安稳的情况在老师的层面亦有所浮现。由于新高中的核心课程将有重大的改变,需要作出调适。不论是强化馀下中、英、数三个学科的课时,抑或增加选修学科的数目,均会影响学校行政的安排、教师的就业和教担,以及家长对子女前途的考量。牵一发动全身,仅仅一个核心学科的改变,不但影响不同持份者的自身利益,亦直接影响考评制度和大学收生的机制。不明确的改变怎可让各人在新一年有安稳的心。为人师者,最担心的莫过于学子的情怀。同学们仍在年轻之年,风浪经历不多,要他们面对疫情持续所带来不稳的公开考试,学习的深度和进度受到影响,师生均休戚与共,坐立不安。

天灾无情,仍可携手迎难而上;人若不济,添烦添乱,只会百上加斤;在前景困扰的情况下,只好怀着悲观的心态愁对这二○二一年的年头。

麦耀光
作者为厂商会中学校长,从事中学教育工作逾三十载。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1月6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