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权衡轻重 共渡时艰

2025-01-09 00:00

2025-26年度《财政预算案》将于2月26日发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正就此进行公众谘询。过去几年香港连年出现财赤,财政盈馀大减,今年的《预算案》更令人关注。去年12月行政长官李家超上京述职时许下诺言说,希望3至5年内将财赤问题处理好,力争收支平衡,并把对市民的影响减至最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见赴京述职的李家超时亦直言,希望特区政府稳健施政,全力拼经济、谋发展。面对尚未完全复苏的疫后经济和复杂的国际环境,特区政府必须权衡轻重后作出明智决定,社会各界也必须团结一致,共渡时艰。

陈茂波近日透露,新一份《预算案》的大方向包括:第一,控制政府经常性开支增长;第二,在推动不同工务工程发展北部都会区的同时,要将工务工程排序、先后缓急排清楚;第三,考虑开源的原则是「能者多付」,尽量对一般普罗市民的影响减至最低;目标是希望三数年内恢复财政平衡。

数据显示,在过去5个财政年度中,有4年录得赤字,其中2020至24年三个财政年度的赤字分别为2325亿元、1223亿元、1002亿元。连年财赤导致财政储备大减,根据政府公布,截止2024年11月30日为止,本财政年度首8个月的财政储备为5914亿港元。与2019年的11603亿元备储数字相比,5年内香港财政储备规模减约一半。

面对财赤问题,特区政府必须权衡轻重,制订可行政策和措施,及时止血,而制订时的考虑依据,亦是决定的关键。

首先,政府必须考虑政策可持续性问题,包括人口结构、政府长期财政承担能力等,避免短期解决方案导致未来更大问题。例如几年前因新冠疫情肆虐而推行的各种防疫抗疫补贴和支援措施,是否应作出检讨和调整,政府必须作出定夺。

其次,经济增长也是重要考虑因素。政府应继续投入资源,支持香港创新和科技发展,为经济注入新动力。由2019年开始,香港在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世界数码竞争力排名》为前十名,足证香港的创科实力和潜力。政府应考虑进一步支持人工智能发展,支持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各行业的数码化转型;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支持区块链、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发展;支持生物医药研究和制药行业的创新;支持发展绿色经济,鼓励发展环保技术和清洁能源项目等。

此外,政府在制订财政政策时,必须考虑其社会影响,确保措施不会加剧贫富差距,保护弱势社群。以高官减薪问题为例,面对财赤高企,社会上有呼声要求高官甚至议员减薪,与市民共渡时艰。香港回归以来,高官减薪早有先例的。当年香港遇上金融风暴及沙士疫情等问题,经济陷入困境,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2002年10月宣布,问责官员跟随公务员减薪,那是回归以来第一次高官减薪。其后,香港爆发沙士疫情,经济深受打击,2003年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宣布,决定与问责官员、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特首办主任及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减薪一成。今日,社会上甚至有呼声希望议员也一起减薪,与市民共渡时艰。

当政府承诺以市民美好生活为施政目标,在制订涉及社会民生及基层市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时,就不能不考虑其社会影响。因此,当有声音说政府应检讨2元长者乘车优惠、甚至要求取消60岁至65岁长者的乘车优惠时,当陈茂波表示政府会以「能者多付」为原则制订《预算案》时,位居社会上层架构的高官和议员,是否应该与市民共渡时艰?相信特区政府在权衡轻重后会作出明智决定,而香港各界也应该团结一心,使香港经济早日走出困境。

刘志强
原全国政协委员、
香港友好协进会发展基金主席团常务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