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软餐普及 助长者与家人「同餐同桌」

2024-12-04 00:00

本港越来越多长者患有吞咽障碍,糊餐、碎餐及软餐等「照护食」的需求增加。
本港越来越多长者患有吞咽障碍,糊餐、碎餐及软餐等「照护食」的需求增加。

随着人口老化加剧,本港有吞咽障碍的长者数目亦有上升趋势,糊餐、碎餐及软餐等「照护食」的需求同样增加。社会各界致力改良照护食的质素,近月有连锁快餐店和粤菜馆推出照护食,坊间亦有社企开班教授制作软餐,积极推动照顾者与吞咽障碍人士「同餐同桌」。据业界观察,照护食已覆盖全港约70%至80%的院舍,加上在家居住的吞咽困难长者,逐渐形成新兴市场,惟目前未有统一认证制度,部分照顾者选择合适产品时存在困难,吁安排专责机构把关,并推动更多市民和餐厅加入制作照护食的行列,让长者吃得有尊严,重拾滋味。 

本港人口高龄化,长者身体机能退化,或出现中风、认知障碍症状或患上柏金逊症等,引致吞咽障碍。香港大学吞咽研究所指出,香港约有60%疗养院的长者和40%日间护理中心的长者有吞咽困难,该研究所所长、言语治疗师陈文琪博士相信,社会对糊餐、碎餐及软餐等「照护食」的需求也会上升。

一般软餐多把食物搅拌成糊蓉状或食物泥,或者加入凝固粉或增稠剂,避免有吞咽困难的人士「落错格」,令食品误入气管引致肺炎。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华康安老院现时约有40位长者入住,当中有60%院友的膳食需要加入凝固粉。该院院长黄嘉烯指,院舍每月会安排言语治疗师跟进长者的吞咽情况,说明长者可食用正餐、碎餐还是糊餐,及后厨房就会按照医嘱安排食物。她说,自制软餐确不容易,厨师及职员特意上堂学做塑形软餐,更写好自家食谱,「要做好脱水、倒模等工序,软餐酵素的份量也要拿捏精准。」
外购软餐价格高 院舍却步

由于制作需要时间及人手准备,目前只可每逢大时大节或生日会为长者送上惊喜,令他们吃到软餐版本的鸡腿、鱼及节庆食品。她笑言,软餐跟糊餐的味道相若,但塑形后总令长者胃口大增,次次皆「清碟」,十分开心。

根据资料,社会福利署分别从2020年10月和2022年10月开始,向资助安老院舍及资助残疾人士院舍等照顾服务单位提供额外资源,为有吞咽困难的长者和残疾人士提供软餐,涉及每年约1亿2900万元经常性开支。截至2022年12月底,约1.27万名长者和约3600名残疾人士受惠。不过,黄嘉烯指,外购软餐的价格高昂,一个软餐可索价50元至60元,令院舍却步,「惟有用有限的资源自己做。」

上述资助也未能惠及没有入住院舍的有需要人士。坊间有乐龄社企积极推动软餐文化,开班教授制作软餐,希望照顾者与吞咽障碍人士「同餐同桌」。银龄社企「The Project Futurus」行政总裁及创办人文慧妍指,照顾者最关心有吞咽困难家属的饮食质素,无奈过去社会认知不足,曾有照顾者分享,带同仿真的「叉烧饭」软餐到院舍探望家人,院舍职员担心有风险而拒绝;许多餐厅不允许食客携带外来食物内进,令照顾者无法带同家人出外用餐。
餐厅认知不足  拒外带食物

曾经作为照顾者、软餐销售公司「幸福元气」创办人的何浩德感同身受,他分享,6年前照顾患有吞咽障碍的家人,无奈买不到即食的照护食,自制软餐又没有指引,压力甚大,故萌生开公司帮助同路人的想法。其公司自2019年起引入日本的照护食,但该些食品不太合港人口味,团队便成立自家工场,推出一系列港式照护食,终在本地市场站稳阵脚。

何浩德直言,本来只想针对个人照顾者,但不少院舍都有心改善「混合糊」的问题。据他留意,现时照护食已覆盖全港约70%至80%院舍,也逐渐形成软餐市场,除了有更多软餐供应商及批发商加入市场分一杯羹,更有餐厅及连锁快餐店提供软餐。他认为,软餐市场潜力大,团队去年在大湾区开设工厂,把照护食概念带入内地,目前正与华润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适合加在中药的增稠剂。
专责机构把关 建照护食标准指引

要令照护食进一步普及,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以国际吞咽障碍饮食标准化创办组织(IDDSI)订立、适用于吞咽障碍患者的一套8级制饮食框架为基础,确立一套完备且统一的《照护食标准指引》。

社联「共创—点子汇」经理张展兴指,各人对软腍程度的定义有异,即使医护人员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膳食的质地,家属都会无所适从,相关指引能为本地医学界、院舍、照顾者及患者订立「共同语言」。他期望,各持份者有指引可依,有利香港形成照护食生态系统,让更多餐厅加入提供照护食的行列。

自2021年第三季起,医院管理局也开始应用IDDSI内的饮品框架,为吞咽困难患者提供合适稠度的饮料,亦方便与吞咽困难患者、其家人及院舍沟通。医管局发言人回覆指,医护人员会因应病人(包括有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能力及临床需要,建议及配搭合适质地的餐点,局方会继续检视不同病人的需要,以提供适切的膳食服务和协助。

然而,现时未有专责机构为坊间照护食产品认证,供应商及照顾者之间讲求「信任」。两年前,消委会曾指出,部分在港出售的预先包装照护食,并没有统一使用上述8级制饮食框架,消费者较难分辨是否适合患者食用。香港大学吞咽研究所所长陈文琪指,由于日本照护食的历史悠久,当地已有一套根深柢固的框架,要统一使用IDDSI标准存有难度。

她认为,照顾者可以学懂相关框架所配有的简易测试方法,例如利用针筒作流动测试或作餐叉滴漏测试,在喂食前确保食物的质地适合家人服用,「人人皆可学懂成为专家。」她续指,长远亦需要安排合适的机构把关,增加社会对照护食等级的认识,让照顾者更安心选择合适等级的照护食,共建吞咽友善社区。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