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暴雨」威胁与日俱增 市民须倍加留意提示

2024-06-04 00:00

上月4日天文台发出首个「红雨」,并录得「特大暴雨」雨势,当日总雨量图「一片红海」。
上月4日天文台发出首个「红雨」,并录得「特大暴雨」雨势,当日总雨量图「一片红海」。

极端天气下暴雨连场,天文台早前就暴雨制订了「大暴雨」及「特大暴雨」两个新词汇,当暴雨发展至上述雨势,便会发出特别天气提示,惟过去9个月,本港已3度出现每小时雨量逾140毫米的「特大暴雨」,反映暴雨威胁与日俱增,市民须倍加留意。

天文台早前提出新词汇「大暴雨」及「特大暴雨」,每小时雨量逾100毫米的雨势,属于「大暴雨」,而每小时雨量逾140毫米的雨势,便属「特大暴雨」。天文台自1984年建立自动雨量站网络,翻查过去40年资料,本港曾有103天录得「大暴雨」,当中有9天更属「特大暴雨」,而「大暴雨」及「特大暴雨」常于5月、6月及8月的台风季节出现,但上述9次「特大暴雨」发生时,本港并未出现台风。
与地球暖化密切关系

有气象研究人员指,回顾9次特大暴雨的纪录,全都是90年代以后出现,相信与地球暖化有密切关系,而值得留意的是由90年代、千禧年代到2010年代,特大暴雨平均于每个年代出现2次,惟去年9月7日及8日,即「500年一遇」黑雨袭港期间,便于短短2日内相继出现特大暴雨,而且该2天录得每小时最高雨量分别超过150毫米,属于罕有的极端降雨,本港多处地区录得超过400毫米雨量,而港岛东区及南区更录得超过800毫米雨量。

天文台亦指,该2天的暴雨已先后打破自1884年有纪录以来的3项纪录,包括最高的每小时、2小时及12小时雨量,而新雨量纪录分别为158.1毫米、201毫米及605.8毫米,全港有大量山泥倾泻报告及60宗水浸报告,部分地方一度停电、停水。暴雨期间,至少2人死亡,逾140人受伤。

可是令人忧虑的是,上月4日「特大暴雨」再次来袭,天文台当日更发出今年首个「红雨」警告,当日下了3场大雨,全日多区录得超过100毫米雨量,将军澳全日录得逾400毫米雨量,雨区早上在将军澳一带停留数小时,导致该区持续受大雨影响,早上约8时半将军澳更曾录得一小时145.5毫米的特大雨量,反映极端天气威胁与日俱增,市民需提高安全及危机意识。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