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隐公署裁定「世界币」违私隐条例

2024-05-23 00:00

私隐专员公署早前持法庭手令,进入「世界币」项目在香港的六个营运点进行调查。
私隐专员公署早前持法庭手令,进入「世界币」项目在香港的六个营运点进行调查。

Worldcoin(世界币)早前在港蒐集用户面容及虹膜影像资料,遭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裁定违反《私隐条例》。公署昨列出「世界币」六宗罪,包括为辨认「参与者是人类」而蒐集高度敏感生物辨识资料,做法非必需且超乎适度;保留个人资料10年属过长、职员未有主动解说风险等。私隐专员锺丽玲指,现有约8302名巿民受影响,已向「世界币」发出执行通知,要求项目停止在港蒐集巿民的面容和虹膜资料;又促巿民若发现相关虹膜扫描装置营运点,应立即举报。
私隐专员公署指,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间于「世界币」在港的6个营运点,进行10次放蛇;并在今年1月31日持法庭手令进入其油麻地、观塘、湾仔、数码港、中环及铜锣湾的营运点进行调查。经两轮查讯后,公署裁定「世界币」违反《私隐条例》下6项保障资料原则,一是项目以「验证人类身份」为由,要求参与者透过虹膜扫描提供其面容及虹膜影像资料,以制作虹膜编码,但实际上只需营运点职员作现场评核,已可确认参与者是人类;故公署认为「世界币」舍弃侵犯私隐度较低的方式,而收集高度敏感的生物辨识资料是「非必需」且「超乎适度」。
职员未主动解说风险 属不公平蒐集

二是参与者须经注册身份及提供生物辨识资料后,才会收到有金钱价值的「世界币」,公署认为属不公平地收集个人资料,且营运点提供的私隐声明及同意书均不设中文版,职员也不会向参与者解说或确认巿民明白内容,扫描前亦无核实参与者是否成年,亦未告知披露生物辨识资料风险。公署认为,上述情况反映「世界币」无提供足够资料,令参与者可作出「知情的选择」或「真实确切的同意」。
为「验证身份」保留长达10年不合理

三是「世界币」纯粹为训练其核实身份程序的人工智能模型,而保留参与者的高度敏感生物辨识资料长达10年。公署认为保存时间并不合理,属于过度保留个人资料。而第四及五宗罪,则涉「世界币」未有清楚告知参与者法例上订明资讯,包括收集个人资料目的,亦未有中文版解说,使以中文为母语者无法清楚明白相关政策、行事常规、条款或细则,令项目透明度不足。公署指,虽然「世界币」项目最近有提供中文版私隐声明,但目前仍未有证据证明相关措施足够及有效。
促巿民举报虹膜扫描装置营运点

至于最后一宗罪,则涉及查阅及更正个人资料权利。公署指,「世界币」表明项目可能错误认为参与者曾经注册,惟目前无法让用户举报怀疑的错误,致用户无法行使相关权利,亦违反保障资料原则。

公署指,「世界币」确认在港营运期间,共对8302人进行面容及虹膜扫描认证,已要求对方停止以虹膜扫描装置在港搜集资料;若「世界币」继续,会采取执法行动。《星岛》亦向「世界币」查询会否销毁已收集的港人资料,截稿前未有回覆。

公署回覆《星岛》指,至今收到2宗涉「世界币」投诉,不排除会就个别已进行认证人士个案采取进一步行动。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