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仅一成手语翻译员为全职

2024-05-08 00:00

健听翻译员梁佩欣(左起)、调查顾问冯晓雯、中心主任邓慧兰、聋人翻译员潘颂诗及调查员陈意轩,以手语表达「手语」一词。
健听翻译员梁佩欣(左起)、调查顾问冯晓雯、中心主任邓慧兰、聋人翻译员潘颂诗及调查员陈意轩,以手语表达「手语」一词。

使用手语的聋人在与健听人士沟通时,常依赖手语翻译员在旁协助,惟本港目前未有手语翻译认证制度,导致翻译员的质素参差,中文大学今年访问185名聋人及健听手语翻译员,逾7成人指曾以义务形式提供手语翻译服务,仅约一成人投身全职手语翻译工作。本身是健听手语翻译员的调查员陈意轩表示,建议政府设立薪级表保障翻译员的薪酬待遇,并仿效英美等地设立专业协会及水平认证。 
现时手语翻译员提供翻译服务的地点包括医院、法庭、警署及学校等。为了解本港手语翻译员的工作情况,中大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在今年3至4月,以网上问卷访问31名聋人手语翻译员及154名健听手语翻译员,发现当中逾7成人曾担任传译义工,仅约一成人投身全职手语翻译工作,另有29%及24%人分别以兼职及自雇形式工作。此外,近半受访者表示刚开始从事手语翻译工作。近7成人表示,逼切需要更多适合自己的翻译培训课程。
低薪难留住人才

聋人翻译员潘颂诗因严重听障,日常生活亦须靠手语翻译员协助与健听人士沟通,她忆述曾花逾万元报读为期3个月的进修课程,但社福机构只能向她提供手语传译义工,惟对方仅能翻译部分课堂内容,上课时又会迟到,导致修毕课程亦没有得益。她认为社会误解手语翻译是「做好心、慈善的行为」,导致出现大量手语翻译义工,在缺乏经济诱因下,导致翻译员的质素良莠不齐。

本身是自由工作健听手语翻译员的调查顾问冯晓雯表示,现时全职手语翻译员起薪点约为2万至3万元不等,自己曾接时薪50元的手语翻译工作。毕业于美国高立德大学手语翻译博士课程的调查员陈意轩认为,手语翻译员长期以义务或低薪酬工作,难以吸引翻译员留在行业内,建议当局订立明确的薪级表,吸引更多人入行。
倡成立专业协会

此外,陈意轩提到,英美等地设有手语翻译的专业协会,其中,美国有超过58个手语翻译的学士学位课程,又设水平认证考核,手语翻译员须通过笔试及技能试,评核其对手语语法和语言学的认知、翻译能力等,并要获得指定学历要求始能获发牌照执业。她建议政府及业界考虑当地做法,在港设立通用的手语翻译水平认证制度,以监管翻译员的质素,并成立专业协会,提供就业支援。

中大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主任邓慧兰亦表认同,她指本地虽有开办手语翻译相关的文凭课程,但仍欠缺完整的升学阶梯,包括开办硕士及博士课程,期望当局能积极考虑建议,提升手语翻译员的专业形象,同时鼓励业界加大力度推行培训工作,维持手语翻译员的质素,「让香港有更多手语翻译员看到专业的前景而入行,最终得益的是聋人、业界和整个社会。」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