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六创历史 首奔月背「寻宝」

2024-05-04 00:00

中国嫦娥六号展开征月之旅,今次亦会进行人类首次月背采集土壤任务。
中国嫦娥六号展开征月之旅,今次亦会进行人类首次月背采集土壤任务。

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昨午在海南顺利升空,将在被称为「黄金地带」的月球背面南极地区登陆,进行人类首次月背采集土壤,预计53天后把样本带回地球。月背比月球正面更古老,保存了原始的月壳岩石,有助研究太阳系起源。月背南极还可能存在水冰,是未来人类建立月球栖息地的良好选址,极具研究价值。嫦娥六号搭载了法国、意大利等多国的设备,12国代表昨日在海南见证发射。

「3、2、1,点火!」尽管有点风雨,但搭载嫦娥六号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昨日傍晚5点27分准时在海南文昌发射。这款被昵称为「胖五」的火箭捆绑了4个3.35米助推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是中国现役火箭中运力最强的成员,其喷出的巨大火焰,染红了整片南岛天际。2020年11月24日,「胖五」也成功把嫦娥五号探测器送上太空,堪称嫦娥的「最佳拍档」。

嫦娥六号升空后,随即踏上奔月之路,约5天后将进入环月轨道,再过约20天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进行地质勘探。迄今人类已进行10次月球采样返回,但均位于月球正面。月球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被认为是太阳系内最大最古老的撞击坑。
载土壤回家  抢觅水冰资源

嫦娥六号发射场工程技术组长胡震宇说:「在实验室分析(月球)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这对人类更加全面认识月球、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行星演化以及太阳系起源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家指出,月球南极一些高地的光照条件非常好,全年70%至80%的时间被光照覆盖,被称为「永昼峰」,与此相对也存在一些「永久阴影坑」,由于终年见不到阳光,科学家估计这里有可能存在水冰,因此月背南极或许将成为人类建立月球栖息地的良好备选。嫦娥六号在月球南极地区登陆,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科学知识,乃至资源和能源,中国可谓早着先机。

推测月球表面存在水冰的理论最早追溯至70年代美国太空总署阿波罗任务,当时虽有证据,却始终不够明确。
中继卫星就绪  助与地球通信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月球的遮挡,登陆月背后的探测器无法直接与地球通信,因此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通信卫星已提前升空。

嫦娥六号升空提供了中外航天合作的机会,此次任务搭载欧洲太空总署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国家航天局昨日在海口举行嫦娥六号国际载荷研讨会,来自12个国家的航天机构、驻华使馆以及联合国、欧洲太空总署等国际组织约50名国外人士共商合作,并见证嫦娥六号发射。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