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花平到笑 质素参差易踩雷

2024-04-04 00:00

近期本港兴起一股「淘」花热潮,不少市民在社交媒体分享于内地电商平台网购鲜花到港的经验,更互相推介包装稳固、发货快速的商户和物流公司,有港人直言因价格便宜,「中伏」也无妨。另一边厢,内地鲜花批发商进军香港开店,10枝玫瑰花仅卖50元,每逢节日总有大批市民光顾,有本地花店从中入货,节省货运成本,惟亦有业界人士认为,该类批发商的出现,让本地传统鲜花零售业百上加斤。
内地商品价廉物美,每到周末,深圳的商场、超市和街市人头涌涌,部分港人早已习惯到内地采购物品。在本地社交平台上一个名为「淘X鲜花」的群组,于短短9个多月已累积3.4万位成员加入,当中约8000人是近1个月以来加入。近期该群组内不少新旧成员发帖,分享在内地电商平台网购鲜花的经历,令有关现象浮上水面。
香港段运费18元非常抵

翻查群组的帖文,价格便宜是港人网购内地鲜花的主要原因,不少人图文并茂,推荐令其有良好购物体验的电商和物流公司,详细教学如何通过内地电商平台购入鲜花,以及取得更多优惠,例如有特定店家在直播时会有特别组合的鲜花,另有代购会设「走播」模式,实时在鲜花市场找出观众要求的品种。有港人笑言看直播容易上瘾,为抢最低价要在数分钟内付款,「成日心思思去睇,20元人民币(约21.9港元)有20枝玫瑰,39.9元人民币(约43.7港元)有5扎花,包含洋桔梗20枝,以及红玫瑰、紫罗兰和洋甘菊各10枝,性价比高。」

另一社交平台上也有港人买家对内地网购价格甚感满意,举例内地洋牡丹50枝30元人民币(约32.5港元),但她在香港街市的小花店买10枝要70元,直言价格差距夸张。此外,内地网购多数附赠免费境内运输,港人只需付到港运费即可,有人表示,「买了数扎花,香港段运费17元人民币(约18.4港元),非常抵!」
平买少见品种  不介意差少少

内地出售的鲜花品种多也是诱因,如由荷兰培育、纯白之间以紫红色向外渲染的「桥边之约玫瑰」,或以莲座形式层层堆叠的「和室月季」等,在港较为少见。有港人坦言,特别品种在香港卖得贵,舍不得购买,「内地的外观上分别不大,价格较便宜,质素差少少是可以接受的。」

更为现实的原因是便利性,有市民不讳言,明白本地花墟普遍品质较高,而从内地网购有一定风险,但因上班早出晚归,难抽空到访花墟或花店,「网购相对方便,可以请物流把货物放在管理处,或者直接放在家门口,下班回家开箱也算是当日的小奖励。」

不过,也有人讲述「中伏」的经历,提醒其他人小心「踩雷」,如看直播购入银莲,但货运到港后货不对办,长度特别短,以及收到的鲜花中有一半全军覆没,大多被压扁,也有少数被「断头」等。有买家坦言,下单时已有心理准备,「平平哋玩下也无妨」,并指在本地花墟或花店以更高价钱买花,也有机会买到「雪藏花」或者「不开花的花」。
开箱发现压扁断头  乜都有

香港客户数量上升,已引起内地电商的关注,有商家在直播期间不时提及香港,甚至制订针对性的宣传策略。内地电商「见花见草」以「昆明直发香港鲜花」作宣传,提到免邮空运至东莞、深圳和广州,并有合作的集运公司,下单后3天左右便到港。该店向本报表示,过去有供应鲜花给香港花艺培训机构,现时以家庭用花的客户为主,以百合和园艺植物最受欢迎,若有合适的合作夥伴,会考虑进军香港。

另一边厢,有内地鲜花批发商已在港开店。本港至少5区开设了与内地连锁鲜花店「天XXX」同名的花店,5间店铺中,部分的英文标志不同,但店面布置大同小异,鲜花价格同样远低于市场价,吸引大批市民光顾。
内地批发商来港开店抢客

记者日前步入港岛区其中一间店铺,只见除了满布鲜花,店内当眼处也竖立了一块写了鲜花会员价格的白板,例如彩色玫瑰(红玫瑰以外)10枝装为50元、20枝装60元,绿心向日葵10枝60元和康乃馨20枝40元等,收银处贴有会员优惠,称「买满80元送洋牡丹1扎」;同区数间花店当日的玫瑰价格,最低价是15元1枝,最高价是80元1枝,从厄瓜多尔和肯尼亚入口。

有相关人士称,港岛区的同名店铺由同一位老板管理,因直接从内地昆明的鲜花市场取货,每天运送逾千枝鲜花到港,压低成本,故能以低价出售。据了解,由于价格上的优惠,吸引了部分本港网店以及同区的实体花店到该店入货,经加工后再转售,相关人士指,该类店铺的定位是批发,不提供单枝花散买,「薄利多销,主要是拼数量,运港后直接卖,不需额外修剪整理或者醒花,节省人工费。」

本报尝试向各店东以及内地批发商查证各店铺的关系,惟截稿前未有回覆。不过,有位内地的相关人士透露,「天XXX」确实来港开店了。翻查该批发商内地分店参与活动的文章,被介绍为「目前在全国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批发零售店,澳门香港均有门店」,也反映该连锁批发商已进军本港。
本地花店:生意一定受影响

有从事花材批发和零售的本地店家直言,「生意多少受到影响,但尚有少许生存空间。」他说,其店铺的客户如花艺师要求花材新鲜、送货准时,务求制作花束花篮或者开班教课时有花材可用,「大家追求的东西不一样。」

香港园艺花艺业从业员总会副会长林志光苦笑说,对消费者而言,平价鲜花的出现是好事,但对传统鲜花零售业是「伤上加伤」,「本身经营环境差,业主加租、人工贵,平价花使竞争加剧,或成为压倒业界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坦言,本地产的花少之又少,除了有2至3间大型店铺在内地自设生产基地,其他多是进口货,「不少在内地拎货,例如在内地产的外国品种鲜花,即使真的从外国空运鲜花,现时业界主流在内地拆柜,再运到香港。」

林说,部分鲜花货源同样出自内地,未能自行生产的本港花店,因经数重分销或批发入货,成本更高,「香港的营运成本始终比内地高,没甚么方法可以解决,唯一办法是拓展网上业务。」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