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北上消费慎防「黑心」预制菜

2024-03-17 00:00

用来制作梅菜扣肉的原材料,可见猪的淋巴、腺体等。
用来制作梅菜扣肉的原材料,可见猪的淋巴、腺体等。

北上消费会否吃到劣质预制菜?内地央视3.15消费者维权晚会前日揭发安徽有企业预制的梅菜扣肉原材料竟是3元一斤的劣质「槽头肉」(淋巴肉),涉事企业被查封,起获2万多盒预制梅菜扣肉,数量之多料广销多地。预制菜近年风行内地,由快餐小吃到酒家宴会,都有预制菜的踪迹。去年内地预制菜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相关企业逾8万间。有经常北上吃饭的港人对本报说,难以分辨预制菜,只能尽量选择信誉好的食肆。

「有次到深圳某餐厅叫一个炒饭,因为我不吃青椒,要求店员不要放,但对方回说『不行』,我高度怀疑这是预制菜。」不时约朋友北上的小方对本报记者说,很难辨认吃的菜式是否预制菜,「尤其是一些重口味的菜肴,原材料是否新鲜真的吃不出来。」

中国烹饪协会等单位对预制菜定义是:「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和或预烹调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预制菜分为四大类:即食(如即食罐头);即热(如自热火锅);即烹(须加热烹饪的半成品菜);即配(如免洗免切的净菜)。
检获梅菜扣肉2万多盒

安徽阜阳是梅菜扣肉预制菜的主要产区之一,仅从事预制梅菜扣肉的企业就有近60间。央视记者近日暗访当地多间企业,发现使用的原材料竟是3元一斤的劣质「槽头肉」,即猪头和躯干连接部位的肉,又称「血脖子肉」,也就是淋巴肉。当地一名企业负责人直接表示,一份梅菜扣肉「槽头肉」的比例占到60%左右,但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口感和正常猪肉没有任何区别。

央视将事件曝光后,阜阳市监局及公安部门前晚查封涉事企业,检测厂内原材料及成品,起获的梅菜扣肉多达2万多盒,现场腥臭扑鼻,污水横流,相关企业负责人被带走调查。2022年央视3.15晚会曾曝光湖南企业制作「老谭酸菜」时,工人直接光脚踩酸菜,衞生堪虑。有网民认为「梅菜淋巴扣肉」比脚踩酸菜「恶心万倍」。
内地预制菜企业达8万间

预制菜行业在疫情后持续火热,目前内地从事预制菜的企业多达8万间。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预制菜最大的需求来自小吃快餐店、连锁店、主打外卖的食肆等。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达到51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1%。

去年关于预制菜进校园的问题,引发许多家长的关注。教育部表态称,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认证、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不宜推广进校园。与此同时,关于餐厅使用预制菜招呼客人是否合理的讨论也没有停歇。「我花钱来吃饭,当然预期由厨师制作菜品,而不是吃统一供应商的预制菜」,小方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