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诚:中外交流擦创科新火花

2023-11-17 00:00

李兆基基金董事及恒基兆业地产集团主席李家诚接受本报专访,讲述创科人才的交流和培育。
李兆基基金董事及恒基兆业地产集团主席李家诚接受本报专访,讲述创科人才的交流和培育。

香港在创新科技之路上奋发前进,政府、商界、教育界等积极投入人力物力,打造经济新引擎。受疫情影响而一再延迟的首届香港桂冠论坛,终于在本周召开,国际20多名顶尖科学家云集,当中包括诺贝尔奖和邵逸夫奖双料得主德国天体物理学家莱因哈德˙根舍教授,他们与本港与外地的创科界年轻人交流。这项创科界盛事,由李兆基基金全额赞助,基金董事、恒基兆业地产集团主席李家诚说:「创新不可闭门造车,各领域高科技人才的交流,往往能够擦出新火花。」根舍教授表示,香港与内地连结,若内地未来大力投资在基础科学的研究,香港将会迎来美妙的机遇。
盼启发年轻一代对科学兴趣

近年着力支持本港创科的李家诚接受本报专访时说,首届香港桂冠论坛为新一代科研人才提供一个难得的学术交流平台,「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聚首一堂,跨代科研交流,从而启发年轻一代对科学的兴趣,推动青年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他认为,办论坛有助营造本港创科氛围,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培育更多科研界的明日之星。

在一连6日的论坛中,23位邵逸夫奖得奖者会举行专题讲座,并在分组讨论环节与来自近30个国家的青年科学家深入交流,让他们从学界翘楚身上获得启发和经验传承;亦会拜访本港企业及大学,另一活动与中学生对话,并会出席在科学馆和太空馆的研讨会,向公众分享在科研上的真知灼见。

这班顶尖科学家来自13个国家或地区,研究领域涵盖生物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及天文学,当中莱因哈德˙根舍教授,因发现并证明银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的杰出贡献,在2008年获邵逸夫奖天文学奖,并于202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栽培人才须各界齐努力
 

李家诚指,当前人类社会面对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人口老化、贫穷等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发展才能解决。同时,科技发展需要依靠创科人才,故此透过与顶尖学者的交流,培育年轻一代科研人才,至关重要。他说:「要栽培创科人才不能一蹴即就,需要靠各界共同努力,为他们搭建阶梯,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自2019年起,李家诚出任恒基兆业地产集团主席,他早于2016年已向香港科技大学捐赠1.5亿港元,支持其创科教学,并于本年初透过李兆基基金,向香港恒生大学捐赠2000万港元,以支持该校兴建创意人文馆。

李家诚对创科的支持,与他喜欢四处游历有关。「我很喜欢周游列国,体验不同地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游历的过程中,我经常遇到很多新奇的创新科技,例如,智能城市建设、无人机应用或是智能交通系统等。这些都令我见证和体验到创科如何提升人民生活质素,启发我对创科的兴趣。」
私企支持极重要

莱因哈德˙根舍教授说,香港同时与中国内地和世界连结,本港创新科技界的优势,在于能担任两边的桥梁,他相信,假如内地未来大力投资在基础科学的研究,香港将会迎来美妙的机遇。

另一位参与论坛的杰出科学家、2012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得主弗朗兹–乌尔里奇.哈特尔表示,私人企业对科学和创新领域的支持非常重要,香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发展成熟,相比他的祖家德国,私人企业的支持并不足够,许多人认为有政府资助已足够,但其实这些经费很有限。「我们需要更多资金,才能做出好成绩,香港在这方面似乎做得很好。」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