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施政》5政策 建亚太交流平台

2023-11-14 00:00

林定国 律政司司长
林定国 律政司司长

香港法律周2023从具体议题的深度方面,及与会者和支持机构参与的广度,回应今年新一份《施政报告》中5项由律政司主导的政策措施,如当中包括推动成立「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今年法律周汇聚超过50个世界各地的法官、政策官员、律师、仲裁界、商界、教育界等翘楚和领航代表,成为一个亚太区法律界的重要交流平台。律政司表示,会持续提升与内地及国际机构合作的层次,继续吸引国际机构落户香港。
《施政报告》提到,明年内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和专家委员会,推动成立「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善用香港中英双语普通法制度和国际化格局,定期举办法律实务课程、研讨会和国际交流活动等,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人才交流,为国家提供涉外法治人才培训,培养熟悉国际法、普通法、大陆法及国家法制等的法律人才。

今年法律周汇聚超过50个世界各地的法官、政策官员、律师、仲裁界、商界、教育界等翘楚和领航代表,成为一个亚太区法律界的重要交流平台。特别是法律周第二日的司法圆桌会议,有超过20个司法管辖区的法官聚首于香港,共同探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调解框架如何推动调解来解决纠纷,不少司法管辖区的法官均向律政司表示,希望多参加由律政司组织或支持同类的培训和工作坊等活动,帮助他们多了解香港以及其他地区的做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借港登陆」及「借港出海」

《施政报告》亦提到,政府会继续建设香港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包括推动将「港资港法」和「港资港仲裁」由深圳前海及内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至适用于整个大湾区;争取国有企业采用香港法律作为合同适用法律,并选择香港争议解决服务处理合同纠纷。

在法律周第四日的「湾区机遇互惠共赢」的主题论坛上,香港律师和广东律师不约而同地,认同「港资港法」和「港资港仲裁」的作用;能更充分利用香港在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国内外投资者「借港登陆」及「借港出海」提供完善的法律服务和保障,形成更高质量的国内大循环和更高水平的国际循环,助力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透过法律周多场活动,有助加深了解香港的普通法制度以及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可以如何协助企业「走出去」,有效应对法律挑战和风险。

特区政府希望加强与内地建立对接,法律周的多场活动都围绕与内地加强建立对接,务实探讨多项实践问题,例如第四日的粤港澳模拟庭审,让与会者认识三地处理跨境商事争议的异同之处,并了解不同法域内各诉讼制度的特色及实践情况,当中包括如何认定合同签署地、借贷利率的厘定等实际问题,促进三地机制「软联通」。
推动大湾区内调解制度融合

律政司司长林定国在法律周致辞时强调,律政司将于11月底推出「传承共建法治社会——法治教育领袖培训计划」,并会在2024年内推出「计划」的第二阶段,持续培训法治教育领袖;提升他们传播正确法治知识的能力,最终实现法治精神在社区不同界别之中得到传承,人人尊法、明法、守法,共同维护法治的目标。

《施政报告》表明希望深化调解文化,连日来的法律周活动亦有专题探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调解框架如何推动调解来解决纠纷,调解在化解跨境争议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探讨积极推进大湾区调解发展一体化,研究制定大湾区内相互执行和解协议的衔接机制,致力推动大湾区内调解制度的融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