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妇堕网投骗局失2700万

2023-11-17 00:00

网罪科警司陈纯青(中)、高级督察陈智颖(右)及投委会企业传讯总监杨蔚怡讲述网上投资骗案最新情况。
网罪科警司陈纯青(中)、高级督察陈智颖(右)及投委会企业传讯总监杨蔚怡讲述网上投资骗案最新情况。

警方于今年首3季接获逾3500宗网上投资骗案,损失金额高逾21亿元,两者数字均创历史新高,不少受害人收到骗徒的「白撞」讯息,未几被游说参与虚假投资计划,或被假冒政府官员、股评人等公众人物开设的社交平台专页吸引,获邀加入通讯群组接收投资贴士,最终被骗投入大额资金,当中有七旬妇人被假冒驻港部队骗徒骗走2700万元「棺材本」,亦有13岁女童被骗4000多元零用钱。警官指受害人不分老、中、青,亦有专业人士,由13岁至80岁不等,骗徒可谓大小通吃。

警方发现今年1至9月网上投资骗案升幅显著,共接获3523宗,较去年同期上升1.6倍,损失金额亦创新高,多达21.3亿元,占整体网上骗案数字逾5成半,比去年同期亦急升2.2倍,宗数及金额皆是有纪录以来新高。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网络安全组警司陈纯青表示,今年第3季网上投资骗案当中,有近6成是声称投资本地或境外证券,3成涉及虚拟资产,骗徒通常发放「白撞」讯息结识受害人,其中有6成案件受害人透过WhatsApp讯息接触到骗徒,透过Facebook广告诈骗而加入投资群组则占两成,其馀是透过其他社交平台、约会软件及即时通讯软件,「绝大部分受害人会被游说参与一些并不存在的投资计划。」

此外,陈纯青指骗徒亦会假借公众人物、政府官员、股评人、艺人、KOL(网红)等名义开设社交平台专页,甚至刊登广告,讹称有投资内幕消息,以吸引受害人加入通讯群组接收所谓投资贴士,「起初得到少许回报,后来投入大额本金后想套现时,假平台服务员不断要求受害人缴交高昂的手续费、税款、罚款,甚至声称是系统故障拖延付款,受害人最终蒙受巨额损失。」
13岁女童中招失4000多元

至于损失金额最多的案件,为一名70岁退休妇人,她于去年11月在即时通讯软件收到自称驻港解放军男子的「白撞」讯息,经多次嘘寒问暖成为网友,骗徒诱骗她到虚假网上投资平台投资内地股票,由去年11月至今年6月合共转帐73次、共2700万元到本地不同银行户口,过程中曾赚取1000元回报,但她尝试提取资产时,骗徒以不同理由拒绝,其后她将事件告知儿子始惊觉被骗。

年龄最小受害人是13岁女童,她于今年8月在社交平台认识自称投资专家的骗徒,不久受骗投资「高回报投资计划」,透过电子支付工具分5次转帐4540元予骗徒,及后无法与对方联络,遂告知父母,一同到警署报案。

任职文员的受害人陈小姐(化名)透露,今年8月在社交平台见到以本地股评人为图的广告,内容是招募学员及分享投资心得,因有兴趣了解而加入名为「鸿运当头」的WhatsApp投资群组,后来「群组助理」J小姐接触她,并介绍声称投资专家「刘老师」,对方随即游说她加入「南向联合」App投资H股,最终令她损失49万元,惟对方食髓知味,指她已认购200万元新股,必须付款,深感可疑下透过警方「防骗视伏器」输入「南向联合」查核,结果显示是红色,始知受骗而报警,她慨叹「呢个世界无咁大只蛤乸随街跳!」

陈纯青总结,网上投资骗案的受害人包括老、中、青,年龄介乎13岁儿童以至80岁长者,亦有医生、教授、测量师、会计师及投资顾问等专业人士,故此任何人均要时刻提防骗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