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语|亚运港队创佳绩 运动员前途光明

2023-10-07 00:00

夺冠的七人榄球代表队成员姚锦成(左二)、武术铜牌得主陈穗津(左三)、银牌得主刘徐徐(右三)。
夺冠的七人榄球代表队成员姚锦成(左二)、武术铜牌得主陈穗津(左三)、银牌得主刘徐徐(右三)。

杭州亚运会星期日(明天)闭幕,国家成功举办了绿色亚运会,香港运动员也取得佳绩,相信亚运之后,杭州更为国际社会所认识,香港运动员方面,未来发展出路将更广阔。

杭州亚运提倡绿色和节俭,虽说有56个竞赛场馆和31个训练场馆,规模是历届最大。然而大部分是旧场馆改建,新建的只有12个;举行攀岩比赛的绍兴攀岩中心,由废弃矿山改建;开幕烟花以「数码烟花」代替实际烟花,避免有烟尘、粉尘;室内空气净化、用水等,都达到节能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场馆在亚运会后持续为民众所用,不会空置。

香港运动员在亚运中取得耀眼成绩,截稿时亚运未结束,不知最后奖牌榜,但直至现在,香港选手已取得44面奖牌,包括6面金牌,除了港人熟悉的张家朗、何诗蓓分别取得男子个人花剑及女子100米和200米自由泳外,夺得金牌的项目,有赛艇的林新栋、王玮骏;男子七人榄球队;男子高尔夫球的许龙一等,银牌及铜牌数目接近40面,而香港男子足球队击败亚洲劲旅伊朗,首次打入亚运四强;跳高运动员俞雅欣跳出新香港纪录,获得铜牌,是香港历来首面田项的奖牌。
体院与校合作  学业运动两不误

回归前,香港运动员基本上没有出路,退役后幸运的担任教练,不少人退役后要为生活担忧。回归后,在政府和各方努力下,加上体育学院的落成和学制的完善,运动渐渐成为年轻人出路之一。如张家朗,最初在英华书院读中学,后来发觉他运动方面的潜能,转到林大辉中学,其后为专心练剑暂停学业;去年张家朗获香港浸会大学透过「优才运动员入学计划」取录,入读浸大体育运动及健康学系,修读体育及康乐管理课程,职业生涯路向相同的,还有单车运动员、两届奥运会铜牌得主李慧诗,这在回归前近乎不可想像。

香港体育学院跟学校合作,让全职运动员和学生上午在学校读书,下午由专车送到体育学院训练,灵活设计课程,帮助年轻人兼顾学业及运动,创出好成绩为港冲金。

政府也在努力提供精英运动员的保障和发展,为港增光的运动员退役后,也不愁没有出路,相信日后年轻运动员的职业前景会更光明,职业生涯选择会更多。

体育运动蓬勃,对香港整体经济也有好处,香港有条件举办各种国际体育盛事,红馆、大球场、高球场及日后落成的启德体育园,都是理想的国际比赛场地。在欧美国家,体育活动如职业篮球赛及足球赛,带来很大经济效益,周边产品及活动包括创新设计、体育文化、医疗、饮食业及旅游业等均受惠,体育产业从来吸金力强,对税收有莫大贡献,冀政府与社会大众同心协力,推动香港体育运动发展。
郑锦钟
香港太平绅士协会副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