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啤来港上市30年 李业广:见证H股壮大

2023-07-17 00:00

青啤在93年来港上市,成首家H股。右三为时任联交所主席的李业广。
青啤在93年来港上市,成首家H股。右三为时任联交所主席的李业广。

(星岛日报报道)港股红筹青岛啤酒(168)1993年7月15日来港上市,成首家在港上市H股企业,H股正式诞生。上周五(14日)青岛啤酒上市30周年,亦是H股登陆香港30周年,当年一手促成H股的联交所前主席李业广上周与传媒聚会时形容,青岛啤酒上市打开了内地企业从港集资大门,30年过去,H股对本港市场依然影响深远。在过去13年中,香港曾7次登上全球首次公开募股(IPO)集资榜首,重申若没有内地企业来港,香港股市不会有如今地位。

李业广回忆,1990年代内地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阶段,国企改革更是重要问题。他指当时国企效益较差,且陷入「三角债」等问题,需要改革、提升竞争力,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引进新的机械、管理模式等。同时在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获更多外汇亦相当重要,而当时内地在这方面较为缺乏。李业广亦记得199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不算多,仅有217亿美元。

关于内地企业运作,李业广很早便有自己的一套亲身体会。1978年底,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1979年,李业广首次访京,他忆述自己当年住在长安街,当时街对面有一幢欧式红砖建筑,好奇之下就上前去看,结果发现是政府的纺织局,当时他想,纺织局应该属于商业界,为何属于政府部门?后来发现,当时内地几乎所有企业都归国家所有,运作模式亦与政府趋同,要与国际竞争就显得尤为艰难。
92年向中央建言

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促成了H股诞生。李业广称,1992年时,他及一些港方人士向中央建言,建议国企改革后来港上市。后来联交所与内地部门组成「内地香港证券联合工作小组」,港方工作组组长即由李业广出任。他表示,当时推动内地企业来港上市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利用港元与美元挂鈎、可以自由互相兑换的优势帮企业筹资、助国家获取外汇;第二即利用市场力量、香港的金融会计等专业人士帮相关企业加快改革步伐。

李业广指,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熔基的推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忆述,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内地企业来港上市采用内地还是国际标准编制财务报表。当时内地很多人士并不赞成使用国际标准。但最后朱熔基决定,内地企业于海外上市,其财报、披露须符合国际标准。考虑到这些企业可再与国际接轨、去其他地方上市等,相关决策相当有远见。

据港交所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累计达1429家,其中包括321个H股、176个红筹股以及932个内地民企。同时,内地在港上市的企业总市值占港股市场总市值的76.6%,成交额占比则达87.1%。李业广指,上市改革促使内地希望来港上市的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模式、依规披露公司情况,这对内地企业与国际接轨及内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本港而言,过去13年中,香港曾7次登上全球首次公开募股(IPO)集资榜首。他重申,若没有内地企业来港上市,香港股市便不会有如今地位;同时,中央外汇储备从当年的不足300亿美元跃升至现在的超过3万亿美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