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2050年塑胶产量恐翻3倍 重用代替即弃不能再拖

2023-06-16 00:00

正当月初立法会《2023年产品环保责任(修订)条例草案》委员会上,议员就管制即弃胶手套是否有合适代替品,例如做蛋糕时如何保持衞生又环保,展开激辩之际;同月在巴黎,175个国家及地区领袖、超过350个非政府组织相约出席联合国《全球塑胶公约》谈判的第二次会议,目标透过五轮会议,制定具法律约束力的公约,让各成员国解决各地区从生产、消费到处理塑胶废物的问题。国际间应对塑胶污染的讨论,开始集中在源头减塑。

《全球塑胶公约》被誉为自《巴黎气候协定》以来最重要的国际环境协议,聚焦塑胶,全因塑胶危机早已逼在眉睫,威胁海洋世界的生态、加剧发展中国家民众的不公平待遇。如果我们继续沿用现有的商业模式生产塑胶,塑胶产量将于10至15年内增加2倍,2050年增至现时的3倍。绿色和平亦派出政策倡议团队现场参与谈判,并强调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塑胶污染,必须一个跨政府、跨企业的全面减塑策略,规划塑胶减产及减少使用塑胶的时程表。
拒绝过度仰赖即弃物料

走塑、走即弃的责任不应只由消费者独力承担,产品生产者及零售商有更大的责任,从产品设计、物料、包装及销售模式,源头减少塑胶废物。企业数十年来,大力宣传及推行快速、单向、綫性销售模式,建立大众的即弃文化,争取低成本生产大量即弃物品及包装,以提高销售量。然而,所谓低成本的即弃包装,只是把昂贵的环境成本转嫁予堆填区、回收厂,以及珍贵的生态及自然环境,然后由纳税人「埋单」。

从本地议会到跨国会议,由香港的管制即弃塑胶条例到《全球塑胶公约》,都为解决塑胶危机迈出重要一步,但减废力度需要加大。在减少生产及使用塑胶外,必须同步加速发展「重复使用」(reuse)和「重复包装」(refill),拒绝过度仰赖回收或转用其他即弃物料,否则只会产生废物转移,无助解决根本问题。
带领香港真正迈向零废城市

香港现时正乘着全球大力发展重用餐具的浪潮,近年不少重用餐具初创公司,与企业或店铺尝试重用餐具借还系统,证明环保及方便并不对立,可见企业、市民都准备好以重用餐具代替即弃餐具。政府应尽快联同业界推动重用餐具系统试验计画,同时推出重用餐具系统专款基金,扶植环保初创公司成长。长远须尽快定立企业、社会使用重用餐具的目标,及减少即弃餐具的目标量,并设立时间表,带领社会真正迈向零废城市。
谭颖琳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