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香港教育要多管齐下和多方权衡

2023-04-19 00:00

香港教育生源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日益感受到个中压力,纷纷提出应对方法,展现出对教育求治谋兴的热情,这是以往教育深陷政治泥沼时代所罕见的团结精神,令人动容。总括来说,各方提到的解决方法,不外乎刺激本地生育、引入内地学生,以及诸如小班教学和减少叩门位之类的教育行政调适措施。对于刺激生育方面,这本身已不仅仅是教育和生源方面的议题了,几乎所有经济民生政策都可与之相关,在此不赘言。

先说引入外来学生,绝大多数提议者都很自然想到引入内地学生,何况这也配合现时特区政府的各类人才引入措施。笔者当然支持,但想提醒几点:第一,实事求是地说,内地尤其大城市也开始面临人口老化和年轻人不婚不育的「丁克」现象,加强香港与内地教育交流是正确的,但不宜狭隘地理解为引入内地学生来填补本港人口生源不足。特区更应该把两制的差异用于吸引更多东南亚华侨子弟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哪怕最终大部分外来学生是来自内地、小部分来自海外也可取,不能把所有压力都转移到内地。
外来生未能改善DSE报考人数

第二,就算从引入内地学生的角度来看,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家长(其实占的比例愈来愈高),更为倾向选择本港的国际学校和第一组别的传统名校。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至少带来两个后果,首先是名校申请变得更为拥挤,收生不足的非名校其实未必能受惠。其次是大量内地家长学生首选与本地课程无关的国际学校、国际课程,最终对提升本地教育也没有甚么实质的益处,DSE报考人数持续下降的趋势仍旧扭转不了。

笔者对于国际学校和各种国际课程并无偏见,恰恰相反,我非常欣赏它们在课程、教学法和学生评核方面的创意和跟得上科技发展大潮。香港本地教育虽然经过2000年的学制和课程改革,当中也引起过很多的争议,但当年启动教改的主事者还是非常具有专业眼光,对于全球教育发展趋势也是极具专业敏感度,不仅不能全盘否定,相反今天应该重启这种主动创新精神,为优化香港教育而打开新局面。这不仅配合特区由治及兴的新发展思路,也与我们的竞争对手新加坡至少保持并驾齐驱。须知道当我们在2019年与黑暴作斗争之时,新加坡正开启全新的教育改革,从课程到学校、从教学到考评,可谓翻天覆地,充分吸收国际课程的优点,并将之融入该国教育体系,难道我们不应急起直追吗?教育最终还是要培养未来世代的竞争力和应变力,课程、教学和评核的质素优化,不仅决定招生的吸引力,更决定这个城市的发展未来。
邓飞
中学校长
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