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社会现戾气街头频演MMA

2023-04-08 00:00

网上流传短片,两男子疑因碰撞问题起争执,「短裤男」吐口水,即遭「四眼男」掌掴,「四眼男」以矫健身手力压「短裤男」,缠斗半分钟后被途人劝服分开。
网上流传短片,两男子疑因碰撞问题起争执,「短裤男」吐口水,即遭「四眼男」掌掴,「四眼男」以矫健身手力压「短裤男」,缠斗半分钟后被途人劝服分开。

(星岛日报报道)过去数年疫情肆虐,加上经济低迷,人浮于事,导致社会大众积聚压力无处发泄,部分人往往因琐碎事情与陌生人争执,甚至大打出手,导致连场格斗「MMA」上演, 不时有类似事件被途人拍摄上载网络,成为城中笑话。有心理专家指出,部分人对社会复常后到处挤逼的情况仍未适应,加上撤销「口罩令」导致暴躁或凶恶神情表露无遗,间接引致争执或暴力事件;另一名心理专家则认为,经济低迷引发的失业、收入减少、公司倒闭等问题,均会增加社会上的压力,呼吁有压力人士多做运动、多向身边人倾诉,尽量不要过度工作,应抽空享受生活。 
香港心理衞生会执行委员黎守信表示,愤怒可由多个不同因素导致,如压力、情绪低落、精神疾病、酒精等等,而过去3年疫情肆虐,社会大众承受巨大压力,疫情导致的封关、检疫、隔离、社交距离等措施,不但令社会秩序被打乱,亦打乱了个人的工作、学习、旅游计画,自然导致心情压抑;在家工作及上课等安排亦令不少家庭被逼长期共处一室,引致关系紧张,增加心理压力。

黎守信续称,复常后,「限聚令」等措施陆续取消,市民可自由外出,社会秩序恢复,按理应属好事,但放宽限制亦有其负面影响,例如疫情期间,市民响应政府呼吁减少外出,街上变得清静,惟疫情结束后大量市民出外,街头人多车多,挤逼和嘈吵环境影响了一些人的情绪。
人多车多嘈吵影响情绪    

学生和家长也是另一个受复常影响压力增加的群体。黎守信指出,疫情期间,学校停课多时,并且长期綫上教学,不少学生均因为教学模式转变导致学业退步,及至返校上课后,学生容易跟不上学习进度,读书压力大增,紧张子女学习情况的家长也受到影响,「整体而言,唔同阶层嘅人都需要去适应返复常呢个情况。」

香港注册精神科医生何美怡表示,暴力倾向与精神病并无直接关系,精神病患大部分没有暴力倾向,有暴力倾向的人大部分没有精神病。暴力倾向的成因多样,包括环境、个人性格等等。

何美怡指出,疫情确实导致部分强逼症病人的病情变得严重,但疫情是否令普罗大众精神状况转差,或令精神病人增加,则需要等待世界各地的研究结果出炉,才能加以评论。
学生与家长压力大增

她又指,经济低迷普遍导致社会氛围压抑,失业、收入减少、公司倒闭等问题亦会增加社会大众的压力。面对压力,何美怡呼吁多做运动,多向身边的人倾诉,切忌独自苦撑,同时不要过度工作,因为此举也会导致压力增加,应注意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抽空享受生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