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形态图志

2023-03-09 00:00

(星岛日报报道)长城或许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遗,笔者曾去过几次,有一次从箭扣徒步到慕田峪,那应该较为接近长城的真实面貌,有时手足并用,直上直落地攀援;墙体全是杂树,无落脚处,只能小心地从陡峭的墙垛边缘绕过。之前没想到长城竟然这么危险,这段旅程对长城留下的印象很真实。

笔者的经验与「到此一游」差不多,但因为对历史地理话题有点业馀兴趣,免不了从这角度去看长城,关注就多了几分。最近见到厚厚的一册《长城形态图志》(中和出版),有些意外,作者把长城还原到一块砖一块石那么细的元素,分门别类去解说。孤陋寡闻如笔者,认为这是目前看过资料最多、讲得最细的一本关于长城的书。

对历史地理有兴趣的读者,都会有个大致的概念:长城是一个跨度数千公里的防御体系,也是中国历史地理领域的一个实体划分。它同时包含着宏观(文明分野和势力疆界)、微观(建筑)的要素,时间和空间足够漫长,在这个实体上印刻着很多问题的答案和例证。笔者平日对长城的许多问题,在这本书里都找到了答案。

譬如,长城绵延数千公里,很多是建在崇山峻岭、人罕至的地方,在古代社会,有没有一个通行的施工指引来保证它作为重要军事设施的标准?书中有一篇章专门讲「长城的墙」,可见是既有统一,也有因地而异。在明朝实行分段修筑、分段管理,有的地段用石,有的地段用土,还有的用砖,但在一个范围之内会有统一标准。而且,用砖的地方,那些砖还是统一烧制,砖块上都刻印着官方的印记。作为重要「战略工程」的长城,其管理也有当时的一套标准化。

以上只是略举一例,本书500多页,照片有一两千幅,皆标明地点,解说基本环境。资料之丰富,是笔者迄今看到独一无二的。历史遗的魅力之一是引发想像。走近了,一砖一瓦的遗矗立在眼前,有人的好奇心止步于「到此一游」,也有人通过眼前真实的砖砖瓦瓦,从零开始去了解,遗的真正价值至此才会开始显露出来,这本书就是如此。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