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吸取香港抗疫经验与教训

2022-12-13 00:00

新冠病毒持续肆虐已接近三年。过去多年,国家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政策,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原则,成功保障了大多数人民的性命。这是完全正确的决定。根据世界衞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最新数据,新冠疫情至今已有六点四亿人染疫,超过六百六十万人死亡。当中,美国的确诊病患近九千九百万、法国及德国的感染新冠病毒人数超过三千多万。中国人口规模巨大,若然完全跟随欧美国家宽松的防疫政策,死亡人数难以想像,各地都有挚爱亲人因感染新冠病毒而逝世的悲伤哀恸。
社区团体要提前做好准备

然而,新冠病毒不断变种,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力更强,近期国内各地的确诊个案不断上升,不同省份的经济及人们基本生活都逐渐浮现各种困难。据媒体报道,现时内地逐渐有序及精准地按照实际情况而采取恰当的防疫政策,例如北京市宣布进入公共场所不需要查验核酸结果。这亦是正确的决定,以平衡经济及人们生活的需要。适量地放宽防疫措施的速度及幅度值得深入思考,避免各地在未有妥善准备的情况下全面开放,令艰苦得来的抗疫成效付诸东流。笔者认为,香港在今年初经历第五波的经验及教训值得内地借鉴。

今年三月初,香港因确诊人数大幅上升而令政府及民间都手忙脚乱。当时,政府的准备明显不足,医疗查询电话经常未能接通,其后中央政府大力支援香港抗疫,各界政党、社团、地区及非政府组织联成一、群策群力,解答市民基本问题,并将医疗药包、防疫口罩及日用品等送给有需要人士才能共同渡过难关。笔者在香港疫情最严峻的时刻,联同热心人士及组织捐赠口罩及抗疫物资予劏房户、老人、学童及有需要人士,但当中全赖热心朋友的无私贡献。随内地确诊人数不断上升,社区团体要提前做好准备,预计物资物流因义工确诊而无法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最坏情况。另一方面,地区组织要做好份工,避免抗疫物资重复赠予同一地区或群组。群众也需要配合及体谅抗疫人员的奉献精神,跟随政府抗疫指示,让社区尽快回复正常。

第二,内地可学习香港「疫苗通行证」的经验,以疫苗接种而非核酸检测为进入公众场所的前提。「疫苗通行证」是香港重要的防疫抗疫措施,目的是鼓励更多人接种疫苗,同时让香港市民安全恢复日常生活。当中,如市民未能在指定日期内完成接种三剂疫苗,或未能在豁免证明书有效期内符合「疫苗通行证」的接种要求,有关人士将禁止进入公众或指定处所,甚至未能上班或面授上课。例如,个别小学生群众或社区的接种率已经达标,他们便能更快地恢复正常生活,进行面授上课或生活购物。此外,不幸确诊而症状轻微的人士可考虑「居家隔离」。这不但能纾缓医疗系统的压力,预留更多人力资源照顾严重病患者,这亦可减低确诊者在公众地方交叉传播病毒的风险。

不过,香港老人安老院在第五波时几乎全面爆疫,大批仍未完成接种疫苗的老人或残疾人士院舍的人士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去世,占全港染疫死亡数字逾五成。这是香港在今年初经历第五波的惨痛教训。老人及残疾人士的身体状况一直较差,在全面开放前,必须先加强老人及长期病患者的疫苗接种率,甚至要增建加强版防疫设备以保护老人病患者,令国家能够有序逐渐开放。
须先加强老人疫苗接种率

最后,群众对政府及医护抗疫人员的信任非常重要。各人需要遵守防疫措施,保持个人生及良好积极心态。香港在抗疫过程可视为「先行先试」,或可作为内地其他城市之参考。笔者深信,只要群众互相配合,雨后阳光的时刻亦会尽快来临! 
孔永乐
华人学术网络成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