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香港原来有个吉祥岛

2022-11-28 00:00

吉澳天后宫内一对绘上「鬼佬门神」与「鬼佬财神」的木门。
吉澳天后宫内一对绘上「鬼佬门神」与「鬼佬财神」的木门。

吉澳,又称桔澳、吉凹,别名曲岛,位处新界东北大鹏湾西部、印洲塘之北,面积二点三六平方公里,为新界东北沿海的最大岛屿。吉澳拥有近三百年历史,岛上有十条村落,共四十三个氏族、三十七个姓,客家、渔民杂处,水陆一家。

早于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在吉澳生息,以渔猎为生。但至明万历二十三年(一五九五)《粤大记》载有附近的塔门与赤洲,却唯独未记载吉澳,可见当时吉澳仍未有太大发展。明末兵祸连结,客家人南下逃难,但因当时新界多处已有大族聚居,部分客家人只得落居吉澳。

避风良港  被视为「吉祥之澳」

清初,为阻绝郑成功抗清,朝廷厉行迁界。吉澳等沿海居民被逼迁入内陆,村落尽被废弃。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明郑灭亡,清廷展界,客家、疍家渔民又重新迁入吉澳,「搭建房栖,捕鱼营生」。吉澳天后宫内仍存刻有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字样的铜钟,估计铸于建庙同年,铜钟铭文称吉澳为「吉凹」。天后宫落成,既象徵吉澳社会在迁界后恢复元气,也从此成为岛上的主要庙宇。村民每年天后诞与十年一度的安龙太平清醮等节日均会庆祝,至二○一六年,吉澳安龙太平清醮已举行二十六届,换言之该醮会亦至少已有二百六十年历史。今日天后宫内有据传是一九六八年重修时,由啹喀兵协助重绘的一对门神,却画成西人模样;又因啹喀兵将「财」误会为「菜」,更将庙内另一对木门上的财神绘成手执蔬菜的模样,教人哭笑不得。如今,「鬼佬门神」与「鬼佬财神」两对木门仍被安放于庙内,成为游客到吉澳必看的藏品之一。

今日使用的「吉澳」一名,最早见于嘉庆二十四年(一八一九)《新安县志》,当时吉澳是官富司管属的客籍村庄。一八六六年《新安县全图》第一次记载吉澳的实际岛形,并标记为「小墟市」,同图亦标出岛上的白沙头村。吉澳岛形狭长曲折,有如反写的「之」字,故英国人亦称之为「曲岛」(Crooked Island)。吉澳岛奇特弯曲的形状,在岛西北部形成天然避风良港——吉澳湾,每当风高浪急,大鹏湾海域渔民大都避风于此,被渔民视为「吉祥之澳」,故名「吉澳」。另说昔日岛上遍植桔树,每逢冬季岛上金桔遍布,远望犹如一片黄金,故又名「桔澳」。嘉庆《新安县志》所附的海防图,就将吉澳记为「桔澳」。

虽然嘉庆年间,吉澳天后宫的「奉两广总督阁部堂大人批行给示勒石永远遵照额例碑」中仍将吉澳称作「海角孤洲」,但由于吉澳有良好避风港,又处于往来深圳盐田及新界东北村落必经之地,故到了一八五○年代,吉澳已成为大鹏湾的重要渔港和补给站,吸引更多渔民及客家人聚居。而根据《骆克报告书》记载,一八九八年的吉澳已有客家人六百名、渔民数百。时至一九五○年代,更是吉澳的黄金年代,多达六千人聚居岛上,以采捕吉澳盛产的响螺、鱿鱼、昆布等海产为生。当时吉澳大街两旁有逾六十家各式商铺,村民称其兴旺「堪比弥敦道」。惟自一九六○年代开始,因社会经济形态转变,渔业式微,吉澳约八成人口移居海外,其馀也大多迁出市区,今日岛上居民已不足五十人。

渔业式微  八成人移居海外

吉澳曾是大鹏湾的经济贸易中心,加上岛上风光秀丽,美景处处,堪称「大鹏明珠」。这里不仅有恬静怡人的渔村风情,亦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到访这个小岛时,不妨好好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怀想昔日的吉澳景貌。
孤洲海角接洋涯  曲岛湾头静乘槎
渔泊大鹏安住地  吉澳水陆是同家
蔡兆浚
香港地方志中心《香港志.地名部类及附录部类》责任编辑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