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应对本港人才流失 重视完善人才规划

2022-09-24 00:00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人口流动性一直很高。而受疫情、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香港人才输入由一九年约六万七千人下降至二一年约三万二千人,减少超过一半;同时从二一年年中到二二年年中,香港移出人口则约为十一万人,由此形成的人才缺口可能影响香港中长期发展。

针对本港人才供应面临的问题,政府应对症下药,全面优化人才政策,提升市场和产业优势,强化对人才的挽留和运用,以达到「本地人才有用武之地、内地人才安心留下、海外人才开心进来」的目标。对此,笔者有以下几项建议:
当务之急是实现人才净流入

第一,当务之急是实现人才净流入及良性循环。香港是自由流动的开放社会,人才作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流出流入是常态,以本地金融行业为例,每年企业的正常流动率约为一成。但香港正处于以发展为主基调的阶段,创科发展、再工业化、北部都会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等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供给。为此,政府一方面应从人才流出原因手,认真审视现有政策并作出改革。另一方面,在不损害本地人才利益的前提下,加大力度引入非本地专业人才。对于人才净流出较多的行业适当加大输入力度,以创科、金融等为例,探索与大湾区城市联动,鼓励两地产学研机构联合聘用人才,并给予人员跨境流动方面的支持。

第二,人才政策要以培养和扶持本地人才为主。任何一个地区,教育、就业和发展机会都应优先留给本地人才,针对当前香港面临本地人才流出问题,重点是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育和扶持,让他们有用武之地。一是加大对本地人才扶持的投入,设立人才基金、扩大各类再教育及培训计画规模,整体提高本地人才水平,适配香港中长期的经济发展需求。二是考虑加强联系和招揽在外地的香港人才回港就业,例如推出「海外毕业生企业实习计画」等,为在外留学或工作的年轻人提供有利条件和优厚待遇,鼓励他们回港开展事业。
吸引非本地毕业生专才留港

第三,吸引非本地毕业生及优才、专才留港来港。非本地毕业生都是青年佼佼者,通过优才和专才计画输入的人才亦是各行各业才俊,是香港无成本或者低成本获得的财富,政府应采取多项措施合理利用和挽留这部分人才。政府可通过优化签证政策、丰富工作签证种类、降低获取签证要求,简化签证续签手续;也可考虑兴建更多不同类型的「人才公寓」或提供相关津贴,降低外来人才的居住成本,吸引和鼓励人才留港长期发展。同时,发挥低税率优势,考虑针对暂未成为、但有资格成为永久性居民的香港居民,推出首套置业实施「先缴后退」的方案,在保持楼市总体「辣招」不变的前提下,采取灵活激励政策稳定人才。

第四,合理规划外部人才引进的行业和地域结构。香港要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要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法律仲裁中心等,同时多元化人才也是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香港引入外部人才既要根据行业发展和各类中心建设的需要,合理配置行业结构,也要考虑地域的多样性,有的放矢地吸纳海内外人才落户香港,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才流动,例如在金融科技、数码经济方面更多引进湾区人才,带动北部都会区和口岸经济带融合发展。

对此,政府可设立专门的人才引进小组,加强香港优势的宣传,主动前往周边地区吸纳国际企业和人才来港发展;检视当前专才、优才计画的成效,检讨各项计画的推广力度及优化空间,例如配合创科发展,可在专才引入方面,持续扩大科技人才清单,从合适的地区定向引进更多高科技高层次人才;同时加强对输入人才及其家属的配套支援,除了提供教育和医疗方面的便利,亦可考虑向符合专才资格的年轻人才提供有时限的住宿补贴。

新一届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将于十月发布,期望政府能够多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及建议,正视本港人才供应面临的问题,提出更为完善的人才发展规划。同时也相信,凭藉香港高度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中西文化融合的人文环境,以及普通法制度和低税制优势,特别是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区位优势,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到香港施展抱负,巩固和提升香港在全球「人才争夺战」中的竞争力。
谭岳衡
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