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山奇特历史建筑 保育界冀正名「啹喀庙」

2022-05-30 00:00

建筑保育师任明颢研究指,古庙独特的三尖八角设计,灵感是源自莲花。背景为皇后山公屋。
建筑保育师任明颢研究指,古庙独特的三尖八角设计,灵感是源自莲花。背景为皇后山公屋。

(星岛日报报道)被视为房屋供应重镇的粉岭皇后山,居民今年陆续入伙,屹立于后方山丘的三级历史建筑「印度庙」也开始声名鹊起,吸引不少游人慕名参观。因应关于古庙来龙去脉的资料一直不多,有民间保育人士自发搜集资料,替该座灰绿色六角形建筑物撰写首份整存的保育报告。他们从早年图则首次发现,地面上与古庙建筑形成一体的六个三角形石屎结构,昔日原是注满了水的水池,认为可正式印证古庙独特的三尖八角设计,灵感是源自莲花。报告亦尝试替古庙「平反」,因保育人士从图则发现,应以「啹喀庙」的名称来形容庙宇,因历史显示印度士兵却从没有在该处驻守,冀古办考虑更正其名字,更好反映该段驻军历史。
「印度庙」隐藏在一处清幽的小山丘上,从皇后山径路口旁边公厕沿路直上,再沿铁丝网进入山径斜坡,徒步直上大约一百五十米,就可看见该座由六个尖顶构成的建筑。尽管古庙外形独特,过去却一直没有文献记载其设计起源,但建筑保育师任明颢却在数年前参与活化屯门歌顿军营时,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一群曾驻港的啹喀兵,留意到本港仅剩下两座与他们有关的建筑,因此特别对其中之一的「印度庙」进行研究,早前完成一份长达五十五页的保育报告,并提出两大发现。
地面三角形石屎结构原为水池

古庙外形呈皇冠状,由十二块三角形砌成,虽然过去已被认为貌似一朵莲花,惟一直没有证据支持,就连任明颢起初也对此感到疑惑,「作为一个军事建筑,通常以实用性为主,但它却不是四四方方,并不实用,这样的一座形状不太规律的建筑,理应不存在这里。」不过,他们在翻查古庙在一九六三年的建筑图则时,却偶然发现在地面用作支撑古庙的六个三角形石屎结构,被注上「POOL(水池)」的字眼,反映现时已铺满枯枝树叶的三角形结构,昔日很可能注满了水,而衬托在「水面」的正是一个莲花结构。

「起初也一直不知这些三角结构的用途或用意,只见到很多渠,找了很久也无头绪,所以在发现这个情况后,我们也十分开心。」他又表示,从一份新佛教的传世经典中,亦发现一个尼泊尔神话故事,流传当地首都加德满都昔日原是一个大湖,有一天出现了很多神仙,结果在湖中出现一朵莲花,代表加德满都开始发展,细问曾在港驻守的啹喀兵,很多也认识这个经典故事,亦正好对照古庙的莲花设计。他说:「这座庙宇当年既然是给啹喀兵使用,自不然用一些与尼泊尔有关的传说或神话去建造。虽然这个是推测,但我们觉得很合理,也反映这座庙宇缺乏印度元素的原因。」
以尼泊尔传说或神话建造

不过,任明颢表示,古办的网站或文件,均只是概括描述庙宇与啹喀历史有关,而官方文件所用上的名字,甚至是挂在庙宇外的介绍牌,也是用上「皇后山印度庙」的名字。他们亦从昔日图则发现,当年是用上「啹喀庙」的名字,不明白庙宇的名称为何日后被改掉,认为有需要为此「平反」,因庙宇附近昔日军营的士兵,所信奉的虽然是印度教,但实际使用庙宇的却全是来自尼泊尔的啹喀兵。

他指出,若继续沿用印度庙的名称,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用回「啹喀庙」的名称,亦是尊重昔日的一段驻军历史,「最早期在港驻守的英国驻军,确实是以印度兵为主,但其后已雇用啹喀兵,占了百分之四十二;如果用上印度庙的名字,即与印度有关,但印度士兵却从没有在这里驻守,驻守的是啹喀兵,他们虽然信奉印度教,但却不是来自印度的士兵。」
皇后山公屋入伙声名鹊起

随皇后山公屋落成,古庙近年开始声名大噪,慕名前往游人愈来愈多。他提到,网上曾流传一段影片,显示一批与印度教有关的人士,去年底曾尝试自行维修本身属政府建筑的古庙,虽然他们其后已被「叫停」,却令古庙无端多了很多水泥修补的痕,又指现时没有正式路径前往庙宇,容易衍生安全问题,呼吁当局正视,并称已把有关研究提交予古办,希望当局日后在庙宇作出一些保育决定时,能有多一个参考基础。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