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公众谘询推动环保进步

2022-04-15 00:00

政府近日正着手精简各项与环保和规划有关的法定程序,包括《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环评条例)、《城市规划条例》及审批私人发展项目移除树木流程,当中部分涉及减省法定公众谘询或参与程序。社会上有担忧这样会否削弱公众对发展项目的监察能力,继而无法维护公有的环境资产?公众谘询是现代进步社会的重要部分,具质素的公众谘询不但可以有效监察发展过程,也可使问题和冲突在较早时期公开地呈现,以便争取时间调解和解决,但先决条件是要有正确和全面的公开资讯及过程,而市民各界亦应尽早得悉和参与。
提升项目公信度

以一九九九年「大屿山连接大蚝湾梅窝的南北道路」的环境影响评估(环评)为例,这条道路建议穿越大蚝河的河谷,而大蚝河是香港淡水鱼多样性最高的天然河流。当局的文本说明已考虑不同路綫的方案,但追看图则才知道所谓不同方案的分别,只在于路綫起点和终点选址不同,最核心影响大蚝河生态的部分其实大同小异,根本没有评估大蚝河以外的选项。单从文本很容易误解为该环评已考虑并评估大蚝河以外的方案,但实情并非如此。所以公众谘询应做到可使公众明辨决策的根据,避免被误导,亦促使项目倡议人客观陈述理据,提升其公信度。

九广铁路(九铁)于二○○○年提交「上水至落马洲支綫」的环评报告作法定公众谘询,当中对环境最致命的是以高架桥贯穿世界级重要的塱原湿地,环保团体反建议隧道方案避免在塱原施工,但九铁一意孤行。接着便掀起了「拯救塱原」运动,已故吴祖南博士是其中主力,最后当时环境保护署署长参考数量史无前例的公众意见,拒绝批出环境许可证,逼使九铁以隧道方案再进行环评,当时事件世界瞩目。这事件后很多项目筹划在早期已以不同形式收集民意和技术性意见,好使之后的公众谘询资料更全面,虽然表面上花多了时间,但可减少闭门造车而引发重大的争论议题,避免因快得慢,浪费了之前投入的时间和资源。事实上,隧道方案在新界北区不但保存了塱原湿地,成为今日的自然生态公园(建设中),而且避免重蹈西铁在新界西造成的噪音、乡郊社区割裂等环境和社区发展问题。

另一例子,九十年代维港填海高峰期的东南九龙填海计画的规划(现称启德规划),花了几年时间,经政府和顾问公司精心设计,于一九九八年推出向公众谘询,但得不到社会普遍支持,官员也感错愕。个中与环保有关的议题,除了填海面积外,还有启德明渠水质影响将来中心商业区的市容衞生,以及新建道路太多,既浪费土地且污染空气。之后转转接接启德明渠被整治,成为今天的启德河,打开香港蓝绿城市建设新一页;启德规划也提议环保运输系统以减缓路边和地区性的污染,这当日的新措施到今天又成为香港减污的其中一样重要措施。此外,启德机场北停机坪地底的土壤,受到石油燃料污染,若不清理的话,无论在施工时或对日后其上建筑物内的人,都有健康和安全威胁。但当时香港普遍对土地污染(或称土壤污染)缺乏认识,但经环保团体指出这问题的严重性后,有关当局从善如流,严肃处理,在动工前先为土壤除污,免除相关威胁。如此看来,公众谘询不但改善了项目,更推动城市进步。
公众谘询占发展流程时间有限

政府今次改动其中一个理由是加快建屋,但从过往经验看,法定公众谘询程序占发展流程的时间十分有限,而环保团体通常对公营房屋发展意见不大,那么精简这些公众谘询程序是否帮到社会有急切居住需要的人士呢?日见成熟的公众谘询程序其实正提供官民和各持份者的沟通渠道,维持健康理性的社会讨论,凝聚共识,所以政府切勿作出使香港倒退的决定,加剧社会分化。

郑睦奇 
绿色力量总监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