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私银另类投资 港区首季销售三倍

2022-04-11 00:00

花旗私人银行香港市场主管叶志豪,有信心今年港区私银业务收入更胜去年。
花旗私人银行香港市场主管叶志豪,有信心今年港区私银业务收入更胜去年。

(星岛日报报道)今年首季香港爆发第五波疫情,兼俄乌又交战,但花旗私人银行香港市场主管叶志豪表示,上述事件无阻私银客户寻求另类投资机会,并带动该行私银港区首季包括私募基金(PE)及对冲基金在内的另类投资销售按年飙升3倍;季内外汇投资收入亦升19%。他有信心今年港区私银业务收入更胜去年;又指继去年增聘过百名私银专才后,今年会再聘至少过百名专才。
尽管过去2年多充满不确定性,既有一波接一波的新疫情出现,亦有地缘政治风险升温,惟叶志豪称,花旗私银香港市场近几年生意不俗,去年收入超出目标水平,期内的投资基金净销售按年大增7倍。前年及去年的客户人数增长也十分理想。
首季外汇收入增19%

面对首季更为严峻的第五波疫情及俄乌战事,他指,有关影响主要在于私银客户对投资产品的取态,季内客户对PE、对冲基金及外汇投资的反应雀跃。首季该行港区私银另类投资销售按年大升3倍,外汇收入升19%。他解释,私银客户转为偏好PE,因在目前市况欠佳时,这类投资有更大的议价空间;至于对冲基金则可配合客户在上落市时的投资策略。

他续指,其实3月之后,已见客户的投资热衷度显著回升,因自美国3月启动首次加息后,市场已逐渐消化对美国加息的忧虑,且港股估值便宜,客户也想趁机吸纳。除PE、对冲基金及港股外,客户亦有留意在加息预期下具浮息收息元素的债券投资。

展望全年,他有信心今年花旗私银港区的客户人数及收入增长均胜去年,因随首季美国加息等令人忧虑的事情已发生,未来季度的市场环境正好迎合客户作长投资部署。

花旗私银在港聚焦三类目标客户,叶志豪称,该行除主力吸纳本地客和大湾区客外,亦会致力吸纳国际客户。他坦言在未通关情况下,「虽对(私银)生意影响不大,但就影响与客户建立关系」,因欠缺了与客户亲身见面的机会,惟私银却是讲求与客户接触的银行服务。
今年拟聘过百员工

花旗为支持财富管理客户增长,去年定下五年计画,期内在港增聘逾1000名专业人员,当中包括逾550名新客户经理和私人银行家。他指,去年花旗私银在港增聘了超过100个专才,今年将再聘至少逾100个,首季招聘进度理想并好过原先计画,故有信心今年新增的专才人数可以达标。

就私银客有否因应近年香港形势有变而将资金调往新加坡,他说:「我们无aware(察觉)呢个问题」,反而据他所认识的客户,包括中港客户,均认为香港是最方便的地方。他又指,该行具备香港及大中华市场经验和脉搏的私银专才,也无出现离港转往新加坡的趋势,他们甚至认为香港是最方便服务客户的地方。

问及内房债爆煲有否累及私银客户损手,他说,花旗私银提供组合管理服务,从不会因为一个板块收益吸引而集中投资,总括来说,未见很多客户因内房债调整而对其投资造成影响。就客户最新对投资内房债的意欲,他只称,该行主要助客作长期投资部署,而非投机博短反弹。

从事私人银行工作多年的花旗私人银行香港市场主管叶志豪表示,随时代的转变,今时今日私银客户的要求已跟以往大有不同,需有数码服务辅助的同时,亦要有更多专才提供意见,不再是一个银行家已可满足其需要,所以现在与私银客户开会,银行可能要出动一队人来服务他们。

于1999年加盟花旗私人银行的叶志豪,曾有几年离开花旗外闯,直至2005年重投花旗至今,期间从事香港的私银工作,近4年担任主管。私银是服务超高端客户的一门生意,以花旗为例,单是开户要求便要500万美元,即约4000万港元,且服务或横跨客户几代人。

叶志豪在访谈中细说了私银世界一些微妙的变化,指初入行时私银似是高度秘密的银行服务,「客户未必锺意别人知道自己有私银户口,只想一对一与银行家二人磋商作投资」。以前在没有互联网的世界,客户还需靠银行更快获取资讯作投资参考,但现今已是互联网世界,资讯随手可得,故有别以往,今天的客已非要求一个银行家来照顾其所有财富管理需要,而是需要银行有不同的专才配搭来提供服务。
投入各类专才助财管

他说,花旗对私银客户投入的资源很多,「讲紧一个客人,我试过去一个会,可以有六、七个专才一齐去,包括银行家;外汇、股票、债券专才;投资组合经理,甚至借贷专才都会出席」,与以前一对一的见客模式完全不同。

他续说,私银客户对投资产品需求亦有变,除基本产品外,也寻求另类投资。为满足客户需要,花旗在港设有一个投资管理团队,专为客户提供个人化的投资组合管理服务,不时主动给予客户一些新的投资选择作考虑。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