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论政经|科学为本实现复常

2022-03-22 00:00

近日新增确诊数字从高位回落,疫情呈下降趋势,政府宣布在四月二十一日起分三阶段放宽限制措施,总算为重启经济和民生活动定下较清晰的路綫图,踏出重要一步。接下来要确保顺利落实复常之路,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好,最重要是以科学为本,适时制定最切合香港实际情况的策略。

本栏一个月前提到「共存」的两个条件,分别是医疗系统要有较高的负荷能力,以及整体社会达致群体免疫水平。今天,公私营医疗系统初现协作、隔离检疫设施大幅增加;群体免疫方面,无论是主动(接种疫苗)或被动(感染)而建构的免疫力都有所提升,至于甚么水平才算足够?香港目前的群体免疫又处于怎样的水平?一概未有一致的说法,政府应尽快与专家从科学角度厘定,并以此作为制定抗疫措施的指标。
救急扶危不可躺平

当内地专家开始讨论「中国式共存」,香港也应探索适合自身的「共存」方案。但明显香港目前所谓的「共存」绝非最理想,单看死亡率比世界很多地方都高,这是难以接受的,这波疫情已夺去逾五千人的性命,更令人痛心的是,重症和死亡个案中,大部分是长者。

中央已经对香港提供了庞大的支援,特区政府必须更准确更有效运用资源,重点处理重症患者和免疫力较弱群体的救治,要将病牀、隔离设施、口服药物等资源,集中投放到最有需要的人身上。其次,是全方位推高疫苗接种率,尤其是长者,以巩固群体免疫的基础。
挽留人才保竞争力

政府公布了放宽入境检疫措施的计画,部分出于实际考虑,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恢复边境互通、畅旺人流,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方。事实上,笔者身边不少外国友人及工作夥伴都选择离开,若延续这个状况而又未能给出清晰的放宽计画,令人忧虑会有更多国际人才离港,转移到亚洲其他地区,最终会削弱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如何阻止人才流失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刻不容缓需要正视的问题。当局应适时放宽整体入境检疫措施,让香港与国际的人员往来尽快恢复正常,亦方便内地人士经香港往返海外,继续做好国家对外窗口的角色。 

我们的城巿素以灵活坚韧见称,期望特区政府在科学的基础上,检示实际情况,引领香港全面复常。经过无数困难、无助的时刻,我们真切期待无论是整体经济抑或社会气氛都能得以强势反弹。香港,在复活节过后尽早活起来,是全民所愿。
李民斌
全国政协委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