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最美「逆行者」与丑陋「拦路者」

2022-02-24 00:00

下笔时,财政司司长刚宣读《预算案》,基于「抗疫压倒一切」,拨出五百四十亿作各种抗疫措施及援助之用,其中包括再向市民派一万元消费券,六百六十万人受惠,四月开始可以「落袋」,稍纾市民困境,亦望提振经济。家中老小即问现在香港疫情失控,单日确诊与初阳个案每日过万,可谓「总有一单喺左近」,四月会是甚么世界?有没有机会出外shopping也成问题。现在不处理好疫情,提振甚么也无从说起!

说到疫情,本地单日新增确诊数字最高达八千六百七十一宗,死亡数字逼近四百人,累计已有逾八百名医管局员工染疫,公立医院人手及病严重不足,病房逼爆,隔离设施完全追不上新增个案数字。尤幸中央抗疫支援过去一星期火速就位。日前,第二批内地援港抗疫医疗防疫工作队上周抵港,成员一行一百一十四人,不少都是年轻人,甚至不乏九十后的身影。其中一些画面令人感触。
逆行者无私精神令人敬佩

在出发当天,广州下着迷蒙小雨,援港团队成员、资深护士骆丽君向紧抱自己的五岁女儿话别,十岁的儿子虽然不舍却全力支持母亲;队员张清容隔着车窗,向前来送行的丈夫和两岁半的女儿挥手道别。不少医疗队员均是主动报名请求支援香港,有队员表示昔日她家乡爆发疫情时,是其他省市医护人员驰援来救助才可遏止疫情,希望本着相同的救人精神,自荐赴港抗疫。他们冒着受感染的风险、牺牲与家人朋友相处时间,对于港人来说,是雪中送炭。

日前医管局主席范鸿龄亦改口,表示希望中央派医护来港协助抗疫,可是坊间又传来杂音。政治立场鲜明的工会「医管局员工阵线」(「阵线」),今次又质疑内地医护文化及知识水平有异、难保质素,还说「出事无从追究」,要求先善用本地人手。在这小部分人眼中,似乎制造政治区隔和保护私利,甚至来得比市民生命健康更重要。
内地精英驰援 港人感恩

犹记得当年第一波疫情来袭,「阵线」主张「全面封关」、煽动医护罢工,选择做抗疫逃兵,如今有何资格对「逆行者」指指点点?自以为本地医疗人员优于内地,强加高低之分,只是出于狭隘的偏见。早前内地援港专家提出多项抗疫意见,连政府专家顾问许树昌也认为值得香港学习。内地援港专家团队均为挑选过的精英,大都熟练掌握粤语和英语并了解香港情况,而且全部人身经百战,有多名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有十二次带队核酸检测的「老将」、甚至曾支援过武汉抗疫的医护。他们愿意「逆行」而来,在我们惶恐不安时伸出援手,实在感恩。

习以为常反中的「阵线」今次又跑出来当「拦路虎」,不论目的为何,是想搞医管局内部分化,或是分化两地社会也好;对于这些阻碍港人齐心抗疫、影响军心士气、漠视病人权益的言论必须予以谴责。撇除小部分害群之马,市民对不同岗位、来自内地及本地医护人员,同样予以崇高敬意,感恩有这群无私付出的英雄,我们必定打赢这场疫战。
原姿晴
前传媒人,现任职顾问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