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频重组售产 改革路屡遇波折
2022-02-17 00:00(星岛日报报道)日本东芝(Toshiba)自2015年以来不断重组、出售或分拆业务。2021年11月,东芝提出一拆三建议,却于2022年2月修改为一拆二。为何东芝不断重组,而且过程多多波折?
在2021年4月,基金公司CVC Partners提议收购东芝让其私有化,作价约208亿美元,并计画把东芝退市,经由CVC提升东芝价值后,然后于三年后重新上市。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CVC提出这项收购建议后,美国KKR、加拿大投资公司Brookfield、美国贝恩资本等也陆续加入竞购东芝。
东芝后来拒绝了私有化的交易,并于2021年11月提出把业务一拆三的替代方案,透过三间分别专注于基础设施、电子设备和半导体的独立公司运作。不过,这个分拆方案提出后遭到股东强烈反对,于是东芝在2022年2月提出一拆二的修订方案。
311事件震散核电大计
新计画是把东芝分拆包括半导体在内的设备业务,并且出售非核心资产如电梯、照明等业务。同时,以8.7亿美元出售空调部门东芝开利55%股份予合作夥伴开利。此外,东芝希望将铠侠(Kioxia)尽快上市,但也不排除出售。东芝还承诺在两年内,将回馈股东的金额由原来1000亿日圆上调至3000亿日圆。
东芝的重组计画由一拆三改为一拆二,主因是为了减少阻力,避免股东反对,因为若分拆的资产帐面价值占总资产超过五分之一,便需要得到三分之二的股东支持。由于东芝约三成股权由外国基金持有,他们普遍扬言反对一拆三方案。而新的重组方案比较简单,只需要董事会批准即可,故可省时省力,加速推进改革步伐。
东芝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之一,曾是该国的国宝、是国家经济的主要引擎,但为何过去近7年来不断重组、出售资产,而且改革之路多多波折。
事情要由「311」大地震事件讲起。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位于福岛、由东芝建造的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露,从此扭转东芝命运。东芝手头核电站建设定单因此须推迟兴建,加上当时核电的潜在客户极少,以致定单无法获利。
然而,「311」事件对东芝的业绩似乎未有造成太大冲击,2012年及2013年盈利均创新高,可惜这原来只是一个假象,在2015年被揭发2008年至2015年造假帐,规模超过10亿美元。
管理层内斗乏远见
事实上,「311」事件引发全球反核浪潮,但当时东芝管理层仍坚持发展核电计画,间接造成往后债台高筑和不断重组的命运。东芝这类日本巨企从公司内部提拔管理层,而且每隔三至四年便换人,因此决策者普遍缺乏远见,未能预见核电发展成本急升的潜在问题,加上管理层不断内斗,为免业绩见红,于是粉饰帐目,挪用属于下年度的利润,或把亏损计入下年度,甚至造假帐。
东芝于2006年以54亿美元天价,向英国核燃料公司收购旗下核电设备企业美国西屋电气。核电业务未能推动东芝的事业创高峰,反而成为包袱。西屋电气在美国核能事业投资出现巨大亏损,重创东芝业务。当时市场估计东芝于2017年度亏蚀1万亿日圆(近90亿美元),为日本史上最巨额负债。
东芝爆出财务丑闻,以及核电业务录得巨大亏损后,便先后出售旗下的家电、医疗、个人电脑、船舶电气化及半导体等业务,并且为西屋电气申请破产,而东芝负债曾超过资产,其上市地位曾处于被除牌边缘。
外国基金股东积极介入重组,因此东芝必须要致力提高股东价值。当一拆三的重组改革方案遭股东反对后,东芝便提出一拆二方案,冀能降低成本,并且提升股东价值。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