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优化应用学习 配合产业需求

2021-12-07 00:00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方兴日盛、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北部都会区等大型规划亦箭在弦上,香港即将进入产业腾飞的新时代。然而香港青年却一片愁云惨雾,据九龙社团联会早前发布的调查显示,逾六成受访青年对就业前景感到悲观,可见青年普遍仍未能意识到并把握新机遇力争上游。为了具体而形象地开拓青年新出路,并引导青年优秀的劳动力以满足未来产业发展的需求,政府必须从培训与考评模式、持续发展阶梯两方面著手,认真优化应有学习的安排。

根据教育局的资讯,应用学习旨在发展学生与职业相关的能力,为未来升学及就业,以至终身学习做好准备。但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中,教授方式仍是以理论性讲授为主题,而学生参与实作、建立工作经验的机会则捉襟见肘。举例言之,「电机及能源工程」及「电脑鉴证科技」,这两个学科均应极其重视学生的实作能力,但参照《应用学习课程概览2021-23》,上述学科的学习活动特色,仍然是小组讨论、简报汇报等理论讲授为主,能够稍微「建立工作经验」的相关学习活动,也只有实地考察和行业讲座等,均未能够让学生实体动手做、建立实战经验。而在考评方式上,上述学科也是以笔试和口头汇报为主,模型制作只占少数,更缺乏职场实战评核。由此可见,目前的应用学习过度侧重「学习」,而未能够体现「应用」的特色。

反观以职业教育举世闻名的德国,其教学则有效地平衡了「应用」和「学习」的需要。德国采取双轨制的培训模式,让学员在培训企业工作三至四天,令学员能够建立与其选择职业直接相关的行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在公立职业学校学习一至两天,掌握传统学科的核心内容。当然,香港在实践德国的经验上面对一定局限,例如香港重视通才教育理念,而本地亦没有设立纯职业学校。不过,德国的经验仍有值得参考之处,建议政府可延长应用学习的年期,由目前一般情况下修读两年延长至三年,旨在加入双轨制的特色,为同学匹配与其学科密切相关的企业,参考大专部分学科的做法,将实习纳入为教学内容,并由实习企业督导撰写评核报告,计算在总成绩之内。笔者相信这能有效增加学生的职场体验,丰富其行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提升学生竞争力,并及早建立相关专业的人脉网络,加强从事相关职业的诱因,从而为行业持续地提供优秀劳动力。

应用学习重视实作、能够有效培训职业专才的功能,尤其对于香港未来急速发展的创新科技及其相关工业化工种而言,更有着重要使命。然而,政府并没有为应用学习设定崭新的发展阶梯,而是将其学科「折算」为文凭试选修科成绩,然后并入常规教育系统,剥夺了应用学习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幸而,政府已推出应用学位课程,踏出了专职化的第一步。笔者建议,政府应以四个先导课程为试点,容许在高中应用学习修读相关学科的学生,能择优「接驳」至上述课程,形成应用学习的专门教育系统。此外,政府亦应争取在未来三年内拓展应用学位,期望在六个学习范畴中均提供至少一项学位课程。长远而言,政府亦可探讨与相关企业合作,接驳学位课程与职业前景,例如与港铁协商,优先聘用在铁路学应用学位课程成绩优秀的学生。笔者相信,应用学习如何迈步向前、持续发展,是扭转社会对应用学习标签化、「睇低一线」的关键。

何子煜、林倬瑶

政贤力量青年时事评论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