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良好用心更须细心绸缪 免让「安心出行」成「忧心出行」

2021-11-18 00:00

政府规定于十一月一日开始,市民进入各政府大楼及部分公营设施须使用「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扫描登记,以加强疫情追踪工作的效率和精确性。相关政策执行不足一星期已出现各种混乱情况,包括程式安装及使用问题、人手安排等,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有部分意见认为措施对市民造成不便、适得其反,更难以想像持续落实和推广的情况。政府必须重新审视相关政策,集中从根源杜绝疫情扩散,调整防疫枪口,并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情况,循序渐进地落实新防疫措施,提供适当的空间和时间予市民适应,完善对外及对内防疫措施。

现时香港本地个案甚少,绝大部分确诊个案均是外地输入,防疫目标应集中在对外措施上,加强入境人士的防疫措施,致力杜绝输入个案。根据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的数据显示,自一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首宗确诊个案起至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本地个案占百分之二十五点六,比输入个案多百分之一点四。的确,疫情初期本地个案增长速度高于输入个案,但值得留意的是,最近的数据亦清楚显示,由二一年十月十九日截至十一月十五日,输入个案占确诊个案百分之百,而本地个案则维持清零,可见香港现今疫情主要源头是外地输入个案,有效把关出入境人士才是当务之急。建议政府加强对外防疫措施,收紧出入境要求,尤其是要掌握旅客的行踪。事实上,早在一年前,新加坡已强制旅客安装并使用「合力追踪(TraceTogether)」应用程式,以此追踪旅客足迹并作防疫预备。政府可参考新加坡的做法,规定入境旅客必须安装并一直使用「安心出行」,记录所到之地,到达高危地方时更必须使用该系统进行登记,密切追踪输入个案,从源头阻止病毒在本地扩散,并研究旅客违规时令其负上刑事责任。

此外,「安心出行」的追踪作用虽有一定成效,但目前的漏洞亦非常明显。相当部分的长者未能有效善用「安心出行」,有机会令部分高危人士未能纳入防疫追踪网络。故此,要求市民出入政府大楼及设施必须使用「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并非切中问题核心、严谨针对痛点部署的做法,现时未有使用、或不懂使用的市民,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不会因政府的要求而忽然消失。而至今所引起的混乱和不便,更是令大众无所适从,包括长者在使用程式方面遇上困难、弱势社群如无家者缺乏智能手机下载程式、监察人手安排未完善等,目前主要是依赖执法人员和社福团体教导市民使用程式,政府方面则欠缺相关配套措施支援市民,长久下去也难以令七百多万人都能完全适应此系统。笔者认为,重新审视及调整此政策是改善问题的最好办法,政府可参考新加坡做法,为民众提供具备蓝牙功能及可随身携带的独立防疫装置,能够有效针对现行的不足,降低长者使用电子装置的不适应程度,而在整体防疫效果方面,在记录自身行程的同时,更可识别曾在确诊者附近的人士,相信亦有极大裨益。

要应对疫情下的内忧外患实属不易,近来本地疫情得以纾缓,有赖政府一直以来的防疫措施,以及市民积极配合,但要继续成功抗疫,在出入境措施及本地防疫措施上政府仍有可改善空间。雷厉风行的仓促推行未必能达理想效果,为了建立更全面的社区屏障,政府应更细心评估政策的可行性,以及研究其他措施的发挥空间,按部就班地与市民合力击退疫情。政府目前仍在探讨改善「安心出行」的其他选项,包括以八达通等代替,或简化现有介面等,笔者相信,只要政府能够多代入用家角度出发,定能够思量出更好的防疫措施。

杨梓佑

政贤力量青年时事评论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