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股融资骗案肆虐 最少六苦主索偿

2021-11-18 00:00

(星岛日报报道)自去年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殷切,惟寻求融资却是难上加难。本报记者接触到一名细价股主要股东,发现疫情之下催生出了一群疑似国际金融骗徒,他们看准时机及监管漏洞,以优厚条件骗取上市公司大股东抵押股份融资,在海外策动抛售图利,而苦主只能落得钱股两失的下场。据了解至少六宗近似个案正循法律途径追索损失。细价股大股东惨被国际骗徒「生吞」,市场人士归咎是本港监管机构对细价股不公平对待,窒碍细价股正常融资途径,才逼得他们堕入圈套!

本报记者接触到一位押股骗案苦主、通联香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黄先生现身说法,向本报亲述了他的上当受骗过程,坦言公司因此已损失逾8000万元。

据他所述,公司是渤海银行(9668)上市时的重要投资者,持有约3200万股股份。由于公司的内房业务有融资需求,受诈骗集团「丰厚的」贷款抵押条款所诱惑,又盲目信任第三方国资证券商的推荐,于是便草率地与诈骗集团签署了「股票贷款协议」。

黄先生回忆,双方签署协议后,诈骗集团起初提供了一笔约200万美元(约1560万港元)的贷款后,就开始利用各种藉口,拒绝再发放后续贷款,甚至要求追加股票作为抵押物。在黄先生发现上当后,聘请专业机构调查才发现,这批押股早已透过中资、美资等证券商,转至加拿大,且已被沽售2800万股,占押股的87.5%。

中港两地因疫情持续未能通关,黄先生经历两地隔离来港报案,现时案件已经交由港岛刑事总区调查队、商业罪案调查科处理,托管人公司注册地巴哈马的警方亦有介入调查。同时,他亦聘请律师在本港展开民事诉讼,现正排期上庭。黄先生透露,诈骗集团初期曾与其有过联络寻求「和解」,提出以市价的50%购买其全部押股,惟他有过上当经历后,已不想再与诈骗集团有任何交涉。

据悉,计及黄先生个案,目前类似的押股骗案已累计最少六宗,部分已交由警方集中处理,并且进入诉讼流程,各个案的骗徒手法均相差无几。经本报统计手上五宗有详细资料的案件,押股骗案相关的上市公司股份,按昨收市价计算,总价值起码逾10亿元。然而有涉事人士声称,已曝光的个案仅是冰山一角,若计及不愿意透露详情的案件,涉事金额可达百亿元。

本报从多家公司入禀状发现,押股骗案涉及的上市公司股份范围甚广,不仅是细价股,亦有些市值较高的股份,甚至是有已退市的股份均无一幸免。其中,一家GEM板上市的资讯科技服务提供商,牵涉的股份高达2.7亿股,占其总股本近三成。另外,一只去年上市的内房股亦涉及其中,受骗股份数目约1.34亿股,占总股本近一成,按昨收市价计,价值近6亿元。

其实,这些金融骗徒本身并不经营任何借贷业务,他们包装自己是真实存在并且是负有盛名的金融集团,譬如在北美营运的金融集团。为了令伪装更让人信服,诈骗集团声称的业务地点与名称、其网站主页和运营设计,跟被伪冒的金融公司十分相似,若非仔细观察难以辨认。诈骗集团所谓的「员工」在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上仿制了个人资料,而互联网上亦有诈骗集团冒充编造的新闻稿,想方设法试图营造出一个正面的公司形象。

在建立起虚假的专业形象后,诈骗集团开始提出以极低的借贷利率、巨额贷款、承诺股权不过户等条款吸引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内地大户上当,而利用的正是那些手持大量细价股股票的股东,身陷融资困境急于求财,极容易被看似优厚的押股条款诱惑,且又盲目信任中介人,及对本港金融有较高信心等种种因素影响而堕入圈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