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海关一姐何佩珊:重新调配部署通关

2021-11-04 00:00

(星岛日报报道)社会对「通关」期望殷切,政府配合内地联防联控陆续收紧防疫措施,并预期未来一旦恢复通关,将由小规模开始,初期或设配额。新任海关关长何佩珊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海关会做好通关准备,客运方面尤为关注,包括将重新调配相关口岸人手、进行培训和演练;检视关口布局、装置及查验设备;加强跨部门配合;制定应变计画应付突发事件。同时推动「智慧海关」蓝图,明年初引进先进人工智能查验设备「电脑断层扫描检查系统」,配合自动侦测仪及X光机,全面提升查验可疑物品及打击违禁品效力,确保可畅顺通关。

全港共十五个出入境管制站,疫情下部分口岸暂时关闭,正在开放的客运口岸有四个,分别是机场、深圳湾、港珠澳大桥,以及因应「公海游」有条件复办后的启德邮轮码头,货运口岸则有七个。疫情前,各口岸旅客每日平均流量合共约八十三万人次,疫后剩约六千人次,跌幅达九成九。今年头九个月,其中深圳湾口岸每日平均剩约二千四百人次、港珠澳大桥口岸每日平均约三百四十人次,机场最多每日平均一千八百人次左右。

海关关长何佩珊表示,旅客流量减少,走私趋势呈转变,更多违禁品以邮包、快件、普通货物方式经货运途径偷运来港,海关已适当调配口岸人手,例如把暂时关闭口岸如罗湖等的人手,调配加强支援前线货运工作。

对于政府及社会正为「通关」出力,何佩珊指海关亦为未来恢复通关做好准备,包括人手调配,「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讲过,如果通关预期由小规模开始,有序分阶段进行,甚至初期有配额,所以海关在这方面都做好通关准备,例如人手,除了港珠澳及深圳湾,视乎有无其他口岸在恢复通关时一同开放,会密切监察情况,在货运的人手有部分要调回来,支援重新开放的旅客口岸。」由于有部分人手会由货运方面调回来,部门会安排人员进行演练「热身」,让他们再次熟习工作环境及流程。

加上部分口岸已停用年多,整个口岸布局、装置,以及查验设备都会检视,「每一日都有同事做检查,确保这些仪器设备在恢复通关时,查验设备随时可以应用。」

「主要在人手调配、培训,查验设备,与口岸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如入境处等(做准备),同时要制定应变计画,在通关之下会不会有突发事情发生?这些应变计画要一早准备,确保通关时一切顺利。」被问到应变计画可能应对的场景,她估计,会否有抗疫安排需配合,如添加设备、人手在场,「要大约知道通关情况,是那些口岸及预计人数,初期可能有配额,配额人数大约多少?我们再调节。」

何佩珊又提到智慧海关蓝图,希望尽量善用及把握创新科技,预期在明年第一季引入具备人工智能的口岸查验设备——电脑断层扫描检查系统,共六部。扫描系统可提供高解像度、细节丰富及立体影像,加上扫描系统本身设资料库,会记录过去截获的违禁品X光片,进行自动侦测,「(未来)当我们去检查某一个物品,扫描系统会有新X光影像,加上资料库的违禁品X光片做对照,可以提示前线这个是否可疑物品,哪里可疑。」

同时,海关会引入人工智能自动侦测仪,配合口岸使用中的先进X光机,透过对比可疑物件与数据库内的X光影像,快速自动辨识如枪械及武器、香烟等违禁品。

何佩珊并估计,当疫情慢慢好转,未来通关后货运流量势愈来愈多,所以在车辆、货物清关方面也要做好准备,海关正研发大数据分析系统,属大型基础设施,将所有从海关业务收集得来的偌大数据,进行整合及详细分析,查看当中连结关系,冀尽早引入系统,「可以提供很有用的资料,助海关侦测走私趋势,以及做风险评估」,她形容,「是在一大堆数据里面找不寻常的趋势,这些不寻常的趋势,往往就是走私趋势的端倪」,加以善用可助海关及早预测走私趋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