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经时事分析】善用CEPA 拓展大湾区文化旅游

2021-11-01 00:00

旅游除了吃喝玩乐,还可体验异地风土人情,无形中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香港中西荟萃,多年来吸引大量旅客到访,但碍于旅客数目超出城市负荷等问题,旅客和居民渐难融洽共处,遑论展开深入交流。

在最新一份《施政报告》中,行政长官呼应《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五大工作方向,将香港建设成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不仅关乎本地文化艺术圈的未来,也是推动大湾区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契机。只要区内政府把握机会,在合作机制和配套上作适当安排,日后将有望吸引更多外国人以「一程多站」形式到访大湾区,在振兴旅游业的同时,推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具备中西文化交融的魅力,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以历史建筑为例,本港有过百座法定古迹涵盖中式庙宇宗祠(例如大埔文武二帝庙、粉岭龙跃头的松岭邓公祠),以及不少富有殖民地色彩的建筑(如中环旧最高法院外部、香港天文台等)。本地的文化活动同样多姿多采,既有长洲太平清醮等传统节庆,亦有法国五月艺术节等具西方文化气息的活动,凸显中西文化共冶一炉的特色。随着西九文化区的M+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即将启用,这个城市更有望成为展示中西文化艺术作品的重镇。上述因素,使香港成为一个便于文化艺术交流的城市。

不过,若要确立香港在这方面的角色,不能只放眼本地。大湾区具备丰富的岭南文化底蕴,若香港能充当桥梁,吸引更多国外人士到区内深度游历,不仅有利大湾区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对巩固香港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地位,也有莫大裨益。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广东省人民政府,于去年底联合公布《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下称《发展规划》),表明支持粤港澳三地共同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包括以国际龙舟邀请赛、醒狮表演赛、传统武术表演赛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传统体育赛事。同时鼓励文化和旅游部、粤港澳三地政府,每年在大湾区城市轮流举办系列活动,共同创造彰显湾区特色的文艺精品,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粤港澳在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早有基础。民政事务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于○三年设立「粤港澳文化合作框架」,三地每年轮流举行文化合作会议,跟进不同艺术范畴的合作建议,同时利用此平台跟进落实《发展规划》中「共建人文湾区」章节的各项工作。

建议一:CEPA框架下新增「文化及旅游合作」范畴

虽然三地已为文化艺术交流建立机制,但相关合作框架未有涵盖旅游范畴,制度上亦只停留在政策局的互动层面,未必足以配合国家的发展策略。若要进一步加强三地的文化旅游合作,智经认为可从更高层次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入手。

为协助粤港澳的制度接轨,内地与香港、澳门于○三年分别签署CEPA协议,其中香港与内地在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以及货物贸易四大范畴,构建了经贸关系的框架,以加强内地与香港两地之间已建立的紧密经济合作和融合。

CEPA的对口单位为中央和省、市政府,以及特区政府,层次明显较「粤港澳文化合作框架」高。其内容亦有涵盖旅游相关的事务,只是较为分散,故智经认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辖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可与粤澳部门在现行CEPA框架四大范畴之上,探索新增「文化及旅游合作」范畴的可行性,并订立具体承诺,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冀三地旅游和文化合作取得突破,互惠共赢。

建议二:设三地共享多语言旅游资讯平台

要透过大湾区的文化资源促进中外交流,还应有实际措施,协助外国人认识湾区各大城市的特色,以吸引他们亲身到访。粤港澳应为此设立一个三地共享的一站式资讯平台,当中除了提供大湾区及一般旅行资讯,还可用多种语言和便于一般人理解的方式,介绍跨地域的旅游特色和政府政策措施;又可设立旅客意见反馈,以增添互动;以及刊登三地学者就相关范畴的著作,以促进更深入的交流。

各式各样的本地文化艺术建设,是香港发展深度游、促进中外交流的资本。政府应藉此优势,促成大湾区建立层次更高、范畴更阔的合作框架,以及开设内容更集中、更丰富、更吸引外国人阅读的资讯平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香港的枢纽角色,带动大湾区文化旅游的发展,促使三地共塑湾区文旅品牌。

(全文见智经研究中心网页:www.bauhinia.org)

智经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