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人人】输入海外医生见曙光

2021-09-10 00:00

社会近日其中一项热烈讨论的话题定必是输入海外医生,我上周接受一电视台访问谈及相关议题,报道播出后都得到不少反响,有人欢迎政府做法,更认为要做更多;但仍有一小撮被保护主义冲昏头脑的人继续于镜头前重复歪理,包括:所有来港医生都应考试,以及若执业试不及格的人则欠专业水平,或会出现「医死人」情况。

我必须以历史和数据唤醒香港人以上属歪理,误导市民的说法。《1995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生效前,英联邦医生一直毋须考试就可在港执业,当时完全无人质疑这班医生「不专业」。我亦正在向食衞局询问一九九七年前英联邦医生在港执业时的医疗失误,失德个案和所谓不考试便会「医死人」的数字,以及对比无考试的英联邦医生和本地培训医生接受医委会纪律聆讯的数字,届时便一目了然,看看是否所有投诉都与英联邦医生有关。

第二是执业试问题。执业试只是在保护主义下制造的关卡,如执业试如此重要,为何香港两所医学院毕业生毋须考试?原因是当年讨论《1995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担心回归后英联邦医生无法在港执业,反而内地医生就可来港,故决定要海外医生考执业试,更称是为了确保「医生水平」。但该执业试早年及格率只得约百分之十,近年就约百分之四十。我认识不少四、五十岁本地培训的资深医生都指执业试难以及格,情况就如叫一个大学教授考DSE,难道DSE不及格就代表他们不专业吗?试想像,一个于外国执业多年的心脏科医生,需要重新考一个医科生的毕业试,包括妇科知识等,根本是强人所难和不能准确考核其专科知识。我曾经向知名「名医」提出挑战,他们可能连考试都不及格,难道他们不专业?

市民不应再被少数医医相衞医生误导,歪理说一百遍却变成真话,最可怕的是医生都信以为真,事实上当年引入毋须考试的英联邦医生一直相安无事,数据最具说服力:在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五年间,香港每年引入约二百名非本地培训医生,约占每年新增医生数目四成二。当时因供应充足,加上海外医生都要先到公院工作,故公立医院服务被公认为效率高、服务好,反而当时的私家医院无人问津。但通过条例后,在医医相衞的保护主义下,一九九七年至二〇一八年间,只有约四百五十七名海外受训医生获准在香港执业,仅占二〇一八年底香港整体医生供应的百分之三。由以往一年二百位,变成十年才有二百多位医生来港,可见医生严重短缺。而私家医生则变成「月球人、星球人」(月薪或周薪过百万),赚得盆满鉢满。

正因医医相衞的人阻海外医生来港,使现时香港医疗水平比起二十年前大为倒退,现在九成人是用公院服务,但基层市民看专科要苦候数十星期到数十个月才被断症,要接受治疗则要继续等。中产情况更甚,尽管纳了税,但都享用不到应有的医疗服务,又未必能承担私家医生高昂费用,到底我们还要忍受多久呢?

下集我将会继续解说输入医生议题。

张宇人

议员,GBS,JP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