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前海机遇 香港心态要变

2021-09-10 00:00

中央接连公布横琴、前海两份重大改革方案,横琴将交由粤澳共管,前海则作为深圳与香港合作的纽带,以推动大湾区大步前进。在改革步伐上,横琴模式显得更大胆,此因香港与深圳合作上存有心结,香港要提升发展速度,和放下抗拒合作心态,否则不能把握前海合作区扩容机遇,亦可能在国家发展上被边缘化。

中央在周日及周一先后公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引擎,为此国新办昨天请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官员介绍方案内容。对于两份方案,中央看似更重视《横琴方案》,公布《横琴方案》便较《前海方案》早了一天。

过往不积极 合作叹慢板

中央重视《横琴方案》,因其改革步伐显得更大胆进取,中央将横琴交由粤澳共管,实则是推行琴澳一体化,除了解决澳门土地不足困境,也让澳门可以在经济上推动金融、贸易、科技、中医药等发展,在民生上解决居住、教育空间不足。中央此举,等于让澳门面积大幅扩展,成为大湾区、一国两制的重大改革。

相对而言,《前海方案》就显得较保守,虽然前海合作区扩大八倍,并纳入深圳高科技、港口及机场等黄金地段,为前海注入强大基础,让香港金融、专业服务有发挥空间,但前海能否成为深港强强结合的纽带,还赖港深之间的紧密合作。

中央能在横琴采用琴澳一体化模式,皆因珠海发展步伐不如澳门,横琴交由澳门管理,可以对澳门、横琴、珠海及大湾区起到最大效益。相对而言,深圳的发展就较珠海强得多,有能力推动前海的大步前进,而且深圳与香港各自存有心结,有待化解。

深圳在廿一世纪初,因为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加工产业遇到瓶颈,一些大企业又向京沪迁移,惹来坊间议论深圳「被抛弃」。当时深圳希望与刚回归不久的香港加密合作,以应对困境,可惜港府对此态度审慎,深圳唯有咬紧牙关,利用改革开放试验区优势,押重注发展高新科技,成为内地最强大的高新科技城市。深圳自行创造了高速发展的机遇,本地生产总值(GDP)在二〇一八年更超越香港,深圳发展动力强劲,中央自毋须将前海交予香港。

何况香港在与内地融合上过往态度不积极,在回归之时,香港经济较广东、深圳等强大得多,不少港府官员不希望与内地全面合作,担心损害一国两制观感,因而对港粤、港深合作叹慢板;与此同时,民间部分人亦兴起本土主义,视与内地合作为给吞并,不愿融合。在这种氛围下,港深单是解决边界河套区发展,也谈了廿年,到最近才敲定方案。

决策须加快

「慢进也是退」

香港要把握前海合作区的机遇,未来必须克服两大挑战:一是提升香港速度。内地发展被称为中国速度,前进犹如高铁般高速,香港回归后则如停留在柴油火车般慢进,单以深圳与香港比较,二〇〇〇年时深圳GDP只得香港的八分之一,但二〇一八年深圳GDP却已超越香港。香港若不能大力加快决策及发展步伐,不是深圳在合作上遗弃香港,而是香港自我落后。

二是放弃抗拒融合的心态。前海合作区成立逾十年、深港合作会议亦自二〇〇四年开始举行,但双方合作进展缓慢,直至中央周一公布《前海方案》当天,港深才将合作会议提升到最高级别的特首与深圳市委书记主持,并成立两地高层官员的工作专班,一改过去不够重视的态度,变得十分积极,总算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中联办发言人在评论《前海方案》时说过:「香港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正是善意提醒香港,香港在港深合作上一定要快,否则苏州过后无艇搭,而失利的是自己。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