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注意起居饮食 防中风于未然

2021-08-22 00:00

衞生署资料显示,全球每年估计有一千三百七十万宗中风的新增个案,个案数字近年不断上升,更有年轻化趋势。

从美国之数据显示,二十至四十四岁中风人数由九三年每十万人有十七名升至一五年的二十八名,升幅高达六成四。台湾也有相关统计,一五年的年轻人中风(四十五岁以下中风)比例从十年前约百分之五,倍升至逾一成,其中「出血性中风」的患者中,以年轻患者居多,高达五成,当中年老患者只占两成。当地最近相继有年轻网红中风报道,他们的年龄只是三十岁左右,惹来一阵热议。

中风所造成的身体损害,可以非常严重,除损害脑部,导致如面部、手部或腿部软弱无力或麻痹,又可能出现言语、吞咽、视觉、平衡或认知障碍等症状,还有机会导致永久残疾,甚至死亡。单在一七年,全球有逾六百一十六万人死于中风,中风已成为全球死亡原因第二位。在香港,脑血管病是也本港第四大致命疾病之一,每年约有三千人因中风而死亡,逾两万人因中风入院,故此中风的治疗以及康复跟进服务需求大增。

治疗中风病患可谓分秒必争,现今科技能加快诊断时间,大大增加患者的存活机会,尤其是大血管栓塞中风,属急性中风最严重情况,占中风个案一成三,死亡率高达四成,患者需在病发六小时内得到治疗。香港大学与医管局早于一七年合作,运用大数据研究三百个急性中风个案,通过AI人工智能分析病人病历、放射影像等数据,结果系统能于二十秒内筛查出九成五大血管栓塞中风病人,并缩短确诊时间达两小时,能起及时救治作用。

目前,中风导致残障的风险依然甚高,但医学界认为若能尽速做好康复治疗和训练跟进,如通过多次重复的手部训练的物理治疗动作,以提升大脑的神经元网络连结,重新连接大脑的运动神经通路,便有助患者重投正常生活。为此,香港理工大学和医疗产品公司合作研发了「希望之手」复康系统,该系统曾于一二年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荣获全场最高荣誉奖项,能检测中风患者手部的肌电信号 (EMG信号),并以机械手辅助他们进行手部康复训练,强化大脑对手部的控制能力,以协助他们加快回复手部的灵活性。

不过,对于中风患者而言,亲人及社会的关爱及支援同样重要。有见及此,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联同多区的医疗和社会服务单位,展开一个命名为「风起航:中风家庭支援行动」的计画,提供不同类型的中风资讯,包括详细的医疗、院社资料,以及实用的照顾者贴士和教学等,不但让中风者受用,就连照顾者也得到帮助。计画更设有流动应用程式,方便记录患者健康指数,程式中的风起航问答机械人,还可以即时解答部分中风相关的问题,有助缓解中风家庭的疑虑。

其实,大部分疾病都源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中风也不例外。只要大家注意日常的起居饮食,保持均衡营养,多做运动,便能减低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难免会身心疲倦,这时候大家更需要多关心自己及身边人的身体状态,及早防病于未然,便可减少疾病的威胁。

邓淑明博士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社会科学学院地理系及建筑学院客席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