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笔论政】善用闲置康体场地

2021-08-18 00:00

东京奥运圆满结束,港队以一金两银三铜的历史性佳绩凯旋而归,全城振奋。为了巩固香港精英运动员的专业水平,持续创出好成绩,除了靠运动员及其专业团队本身拼尽全力、不懈奋斗,更需要是特区政府制订整全的体育政策,让更多运动员能够心无旁骛、为港争光。

港队传来捷报后,特首林郑月娥顺势宣布五项体育支援政策,包括提早建成体育学院新大楼、成立三亿元基金提升运动医疗及科学研究,亦会加入「产业化」、「专业化」的体育政策目标等,以加强体育发展的力度,方向正确,但仍有很大优化空间。

特区政府一直以「普及化、精英化、盛事化」作为体育发展的策略,即对精英运动员支援及培训之馀,亦要推动运动普及化,鼓励市民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对于「精英化」,香港体坛近年精英辈出,某程度反映政策取得一定成效;至于「普及化」,目标虽好,但要推动落实,存在不少困难。

主要原因离不开是港人生活紧张,连休息时间也不够,要市民多做运动,难度较大。不过,政府也不能就此推卸责任,因为本地公共康体场地及设施长期不足,也是阻碍运动普及化的重要因素。

正正因为康体场地供不应求,市民要订场打波、跳舞、做运动,往往要斗早斗快抢位,劳心劳力。此外,最近奥运带起本地运动热潮,报名参加剑击、羽毛球及乒乓球运动班的人数急增,有教练原本计画举办暑期训练班,但就因为场地有限,最后训练班堂数更被逼减半。

对于欠缺康体场地及规划,特区政府也有回应。早于一七年一月的《施政报告》就提出「体育及康乐设施五年计画」,目标是在二二年之前,开展二十六个项目,以增加康体设施。至今,当中二十个项目已获立法会拨款。

对于增加体育场地,笔者当然支持,但同时促请政府要多管齐下,除了尽快落成上述二十六个项目;亦要检视《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研究在白石兴建大型体育场馆,以至优化公共运动设施及场地预约机制。短期而言,政府更加要加大力度,善用和提升现有的康体场地。

其一是研究重建旧有的社区康体中心。这类旧式康体场地往往只有一至两层,未能地尽其用,政府应予全面检视,重建为现代化的多用途康体大楼,提升土地的使用地积比,以增加更多体育场地。

其二是开放学校的体育场地供团体以至公众借用,以善用闲置的康体场地。事实上,这个方案提出多年,至今成效未如理想,关键在于当局是否有从校方角度思考,减除学校在管理、责任、维修方面等顾虑。除了要处理学校有关的额外支出,还要为学校提供更大的诱因,以及积极协调租借双方,才有机会成事。

李慧琼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