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前景 分析师看法分歧

2021-08-18 00:00

(星岛日报报道)中国7月主要经济指标数据逊于预期,有观点归因于近期内地局部疫情反弹、汛情等短期因素影响,但市场仍然存在对于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前恒大经济师、现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昨日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中国经济正处于滞胀后期和衰退初期的阶段,目前大宗商品通胀的高点已现,经济将逐季放缓,2021下半年至2022上半年将会是由「滞胀」到「衰退」的转换节点,货币宽松周期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

任泽平的观点,惹起不少争议,而内地经济复苏,还要看政策支持与否。据内地官媒《中国证券报》报道,预期今年内人行或再次降准,并有机会于第四季进行。此外,亦有大行调低中国经济增长预测,高盛日前便把中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测,由原本的8.6%,下调至8.3%,高盛同时将中国第三季度年化增长率预期由5.8%,下调至2.3%,同时又把第四季度GDP环比增长预测由5.8%上调至8.5%。高盛预计,在解除防疫限制,以及未来几个月提出支持性货币和财政政策后,经济会出现反弹,这些政策包括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回看任泽平过去的文章,常常能见到「滞胀」的字眼,渣打大中华区及北亚区首席经济师丁爽表示,「滞胀」这个词语该严肃使用,经济增长率往下走及经济收缩并不等同于滞胀,局部疫情及灾情打击令经济遭遇挫折,但经济仍在发展,不能用「滞」形容,而中国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低至1%,更不存在「涨」。目前市场反应有些过度,回看中国2021年一、二季度的两年平均经济增长,均处于正常增长区间内。

任泽平在文章中提到,消费、投资、出口等经济的三驾马车在7月全面放缓。上月不仅经济先行指标回落,比如制造业PMI、PMI新出口定单、房地产销售和投资、社融信贷M2等,有的甚至连续4个月下滑;而且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也开始回落。

对此任泽平得出的结论是:经济下行压力已经开始进行传导和扩散,经济衰退的市场预期有所增强,只有物价数据作为滞后指标尚在高位,这是供求缺口和运动式「减碳」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金融数据全面回落,该醒醒了,对未来经济下行压力要有估计和准备,建议货币政策结构性宽松,财政政策发力新基建。」任泽平在文章中如是说。他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和通胀在高位并存,「滞胀」特徵明显,货币政策难以大幅放松,更多是对冲型、预防性的;未来随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胀回落,经济明确转入「衰退」,财政货币政策将转为积极和宽松。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廖群对此表示,任在文章中的表述可以看作目前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预测,但实际未到滞胀的地步,滞胀意味着经济不增长或者负增长,但反观中国经济发展,「放缓」不等同于「不增长」,下半年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受去年低基数效应影响,今年经济增长速度是前高后低的;而疫情反弹导致管控措施无法放松,使群众消费心理受到打击,因此7月份的实际增长低于预期。政策尚有宽松的调控空间,届时政府会发力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基建,同时预计下半年还有一次降准,全年增长速度不会太差。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