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增加康体设施 建设健康城市
2021-08-17 00:00每届奥运结束,都会掀起社会对体育政策的讨论,包括对精英运动员的支援是否足够、应否申办更多国际体育赛事,以及需否提供更多康体设施等。香港代表队在今届东京奥运取得历史性佳绩,加上新冠疫情令市民更为注重个人健康,多做运动,使有关讨论更为热烈和逼切。特首日前就提出了五招支持体育发展措施,包括加快向立法会申请拨款近十亿元,用作香港体育学院扩建。
两局解散后,改由民政局与康文署负责兴建及管理全港的康体设施,但在政府内部争取土地及财政资源优次时,往往不及房屋、交通、教育、医疗、社福等更民生的基建项目,导致过去十多年本港的康体设施建设明显放缓。直至几年前政府拍板兴建启德体育园,以及在二〇一七年提出预留二百亿元增加及提升二十六项地区康体设施,相关建设工作才重新起动「追落后」。
在近年进行规划及动工的新发展区,都会预留足够用地兴建不同类型及符合国际标准的康体设施。但相对于旧区,要觅得新土地固然困难,即使有地亦往往要优先用作建屋,康乐体育沦为次要考虑。
面对上述问题,解决方法之一是更积极、广泛地应用「一地多用」原则,整合及重置现有散落于不同地段、未有地尽其用、严重老化或不合标准的单一康体设施,合并重建成现代化、多用途的多层康体大楼,亦可与其他社福、教育,以至住宅项目混合发展。这样不但有助加快提升及加建多元化的康体设施,方便政府管理及便利市民享用,更重要是可腾空部分用地作房屋或其他发展用途,缔造多赢局面。
此外,政府亦要把握一些旧区及旧楼重建带来的契机,协调好不同政策局、部门与私人发展商,在有限空间下尽量加建更多公私营的康体设施。那怕是稍为扩阔行人路面,移除部分不必要的栏栅、路牌及电箱,在天桥底或三尖八角的休憩处加设简单的健身设施,即能方便市民作缓步跑及多样化的个人运动,将香港建设成一个更健康、更有活力的宜居城市。
谢伟铨
立法会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