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政治活跃分子的突然中立

2021-08-11 00:00

笔者早前写过一篇文章《非杞人忧天》,对特定政治势力通过取得法律专业团体主导权,以专业团体为平台推动其理念和意识形态作出分析,其后,另撰一文,指出去年香港律师会理事会改选中自我标签的「开明派」,不过是盖了一层「liberal」面纱而已,挑开面纱便可看到他们选择与暴力不割席,笃信「违法达义」,利用专业平台推动其政治理念的真实面目,他们的「开明」与对待暴力示威毫不留情的美国「liberals」大相迳庭。但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之下,理事会改选结果是四名这样的政治活跃人士当选。这四位人士进驻律师会理事会之后,继续高调而活跃,一年内数次偏离理事会对外发言的既有机制,在理事会以外搞小圈子连署发言,自行其是。

今年八月,律师会理事会五个席位需要进行改选,特定政治势力只要取得三席,即可掌握律师会的话事权,包括选举律师会会长。但本港政治形式已发生重大改变,「开明」面纱被揭穿之后,这个标签的文宣作用难以为继,笔者留意到有意出选的政治活跃人士改变了策略,突然不讲蓝黄,以中立面目示人,其中一位表表者就是马秀雯(Selma Masood)。

马秀雯在与媒体沟通其参选决定时,拒绝标签自己的政治立场,她说:「我们不讲黄、蓝,不讲民主派或其他,这些与我们无关。我们是律师,是法律专业人员。」与此同时,她却试图悄悄抹去她过去两年中高调参与政治活动,发表相关言论的印迹。

但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网络上仍然有她在一九年八月一次公共集会上演讲的照片,当时政府提出的《逃犯条例》修改案已寿终正寝,但激进示威者仍加码提出不符政治现实的政治诉求,并肆无忌惮使用暴力逼政府回应,马秀雯在其高调的演讲中,对在西方民主社会也无法被容忍的示威者严重暴力避而不谈,只强调「优秀青年为他们的未来而战」。她还认为体制不公,对殴打「平民」的「暴徒」没做任何处理——她应该指的是当年七月二十一日的元朗冲突事件,而这事件的部分施暴者今年已被定罪重判,显然她的言辞,与法律专业要求的严谨度无关,仅仅是一个政治秀场的台词而已。

最近有周刊还爆料马秀雯过往活跃的其他政治活动和言论,并曝光疑似其在社交媒体出贴和留言的截图,其中令人侧目的有两件,一是她在脸书上有一次打卡西九龙法院大楼时,写上「光复香港,时代革风(命),西九法院支援抗争」的字句,二是去年五月,有律师当街被暴徒殴打,头破血流,身为律师同僚的马秀雯疑似留言高调起底受害的当事人,并用粗鄙的言辞辱骂当事人。

这些行为和言论,如果属实,很难嵌入马秀雯自己描绘的「不讲黄、蓝」的法律专业人员形象,既不顾事实,也无理据,更乏严谨与公允。

律师在工作以外,私下当然可以有与自己专业无关的政治见解,哪怕再偏执、再极端,私德再不彰,只要不触法,不违律师执业道德,其实很难对其作任何苛求。但律师会理事身分具有公共性,如果说理事在律师会之外参与政治活动,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谈举止,不会影响律师会整体运作和公信力,这是自欺欺人的讲法。

政治活跃分子的突然中立,并不比用「开明」来修饰自己政治立场的文宣来得高明。特别是有关人士试图删去其过往高调政治活动和言论痕迹的做法,还涉及个人诚信问题,不得不让人质疑她加入全港最大法律专业团体核心管理团队的适任性。

最后,笔者还需指出,辱人者必自辱。马秀雯公开起底受暴力伤害的律师同僚,并加以辱骂,一旦查证属实,是否违规而须由律师会展开调查和纪律聆讯,笔者暂不评论,但若事实无可辩驳,只要她一日不为其严重不当言论向当事人诚恳道歉,即使她当选理事,也难得到普遍尊重。在政治狂热令人智昏的现实中,总会有人坚守公理和道德的底线,而且这样的人不会少。

李鸣晹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