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遇上监管风暴 内地相关SPAC「去中国化」

2021-08-02 00:00

(星岛日报报道)中美间经济角力持续,内地监管风暴未歇,中国相关的特殊目收购公司(SPAC)在内外夹击下,被逼变阵,致力于「去中国化」转移国际投资者视线。本报获悉,近期有SPAC管理团队在进行路演时,已将演示文稿中的「中国」相关字眼,全部换成「亚洲」,又拟更改招股书中的「中国」概念,以弱化与中国的联系,从而获取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近年全球掀起SPAC狂潮,本报曾报道,现时中国高科技企业高达20万家,可供合并的高质项目池仍十分广阔,亦有不少SPAC拟对准中国市场。然而,日前内地监管渐严,特别是市传中企出海搭建VIE(可变利益实体)架构须获中证监「祝福」,导致原本拟合并中企的SPAC团队一时之间不知所措。

有「亚洲SPAC教父」之称的汇泽亚洲创始合夥人王干文(Jason Wong)接受本报访问时坦言,中国监管风暴下,原计画准备向美证交会(SEC)提交招股文件的SPAC中,与中国相关的公司,大部分已经推迟了递交进程,并且希望尽量更改计画,将合并的重心放在国际性项目上。

对于已开启上市之路的SPAC而言,则更需紧急变阵以对。今年5月挂牌的SPAC—Ace Global Business(ACBA)首席执行官王图(Eugene Wong)表示,现在市场上的对策是,在路演时,要尽量弱化合并目标、发起人及管理团队与中国的联系,否则等于「自寻死路」。

王图续指,具体做法是,将路演的演示文稿内容中有关「中国」字眼,全部换成「亚洲」;介绍更多SPAC发起人及管理团队的国际化背景,以释出国际投资者的疑虑;将中企或敏感行业,从仅供投资者参考的合并项目中删除等。另外,ACBA曾有计画合并内地电商公司,由于该行业涉及过多数据问题,现其团队已经尽量避免,探寻其他生科、医疗健康项目代替。

相对传统IPO而言,SPAC其中一个特点在于周期短,即一般而言,需在上市后的18至24个月内完成并购交易。王干文表示,内地监管风暴袭来,增大SPAC合并的阻力,加上SPAC急需在短期内完成合并,否则有清算危机,更是雪上加霜,导致造成的冲击极大,特别是团队为中国背景,且拟合并项目是中企的SPAC。

王干文进一步指,发起人及团队、拟合并项目都是中国背景的SPAC,若处于早期或有机会立刻转軚,将合并对象对准海外,如香港、东南亚、美国等项目,但无奈管理团队缺乏国际化背景,未必一时三刻就能找到合心水的项目;若处于末期,焗住与中企合并,其VIE架构上未必能获批,因此最终均令失败风险大增。

在探寻优质合并项目上,王干文指出,SPAC发起人目前都在尽力避免内地敏感行业,例如数据安全相关行业、在线教育行业等,转而更多地观察传统行业、生物科技行业等。甚至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侧重于寻找海外的项目,以避开内地政策风险。

据公开数据统计,若以SPAC的总部计算,年初至今港资SPAC明显增加,目前已有15只中港背景的SPAC在美国市场挂牌,内地及香港分别为2只和13只,总集资额约为30亿美元;去年全年则共有9只中港背景的SPAC,内地及香港分别为5只和4只,总集资额约为15.8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年初至今已有3只SPAC列明合并目标为中国或大中华企业。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