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直talk】中国航天成就 应列入港公民科

2021-07-04 00:00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神舟十二号」太空舱连接、国家航天科技团访问、月球土壤在港展覧等成就和活动,再次在港掀起航天热潮,市民津津乐道。中国航天科技有今天的成就,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荆棘满途,最大障碍莫过于被国际太空组织制裁,主要是由美国牵头。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国防部大力推行「星球大战计画」,声称是进行国家战略防御。自冷战之后,美国在军事上一直视中国为主要敌人,因此无所不用其极把中国排斥出太空大门。例如美国于一九九八年发射「国际太空站」上太空,目的是建设一个美国及其合作伙伴国家(包括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和欧洲)可以共用的国际太空实验室,中国并没有被邀请参加。

美国对华的态度从来没有软化过,美国太空总署坚持与中国在太空征途上割席,最近更于六月廿三日向国会众议院听证会提出 ,要求政府永久将中国排除于国际太空站项目之外。

虽然中国在太空探索计画上多年来受到国际诸多阻挠,但一直没有半点松懈。「天问一号」探测器、「祝融号」火星车、「神舟十二号」飞船、「天和核心舱」太空站等都是「中国制造」。再者,火星探测「一步登天」、飞船与太空站自动顺利连接等行动也是自己研发的成果。所以今天中国航天工程的成就确实很值得全球华人骄傲。

环顾世界经济。中美贸战日益白热化,美国近期多次出招打压中国科技企业,例如停售「中兴」通讯设备、制裁「华为」的晶片及软件操作系统、禁用「抖音」视频社交平台等,目的同出一辙,是为了阻止中国高科技发展。可是事与愿违,这些政策似乎只是隔靴搔痒,被打压的中国公司在业务上只是略受影响,而科技发展依然强劲,并把美国对华制裁的「卡脖子」技术逐步克服过来。客观看来,美国施压有点徒劳无功,不但未能有效阻止中国的发展,反而成为中国科学家前进的催化剂。

加上美国政府正在忙于疫后经济重整,难以兼顾其他长远投资计画,例如涉及庞大经费的太空计画更是难上加难。再者,从军事角度看,美国太空计画是为了美国国家战略防御而设,一旦美国航天科技落后于他国,美国的世界军事一哥地位便会被动摇,届时国际军事平衡又如何维持呢?

回到教育范畴,笔者于六月十三日在本栏发表《科技教育应与国情教育互动》一文,建议政府在「通识教育科」改革中加入国家科技相关课题,让学生从另一角度了解国家历史和发展,而航天计画正是一个好好的案例。由「神舟十二号」的成就,吸引香港中小学生对国家航天科技的关注,然后利用这例子讲出中国国情及科技发展的故事,包括在外交摩擦、被国际孤立、科技及贸易战等外间压力之下,中国政府自强不息,永远向前,锐意要在世界科技发展舞台上力争上游,逐步从「跟跑」、「陪跑」,以至未来「领跑」的地位。

「北斗衞星」、「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神舟十二号」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的确值得香港学生体会,并为国家的成就引以为傲。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

黄锦辉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