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新界北,最后一道蓝绿走廊
2021-06-25 00:00香港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五月时讨论新界北发展,透露就新界北第一阶段的「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进行详细规划,及「新界北新市镇」(包括坪輋、打鼓岭、恐龙坑、香园围及皇后山)及「文锦渡物流走廊」展开规划及工程研究,两项工程涉及共一千四百四十公顷土地,如此大规模的规划,坊间可以几乎没有任何讨论。
建立、维护跨境生态走廊,促进自然生境的连系,本来就是现时《香港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画2016-21》其中一项具体行动。关于红花岭郊野公园,早在一九九三年「全港发展策略检讨」中曾获建议作郊野公园,二〇一七年的《施政报告》,才正式就五百公顷的红花岭郊野公园进行规划,然后到了今天,工作仍未完成。二〇一九年,长春社以至不少环团曾提倡要「加码」一倍,郊野公园更应覆盖红花岭北坡的次生林、南麓的风水林、香园围及禾径山一带的高地草原,令整条跨境生态廊道更加连贯及完整,观乎红花岭郊野公园的进度,甚至新界北发展现时的研究范围,我们有否把握好深港两地保育协作的机遇?
至于湿地联系,根据《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0—2025年)》,港深后海湾沿岸一带位处「南部主廊道」,该主廊道不但几近包括香港所有海岸线,主廊道亦有支廊道连接深圳河两岸,文件提及「主廊道作为水鸟走廊的核心骨架,主要功能是保护和联通各处大型水鸟聚集区,作为水鸟迁移、咸淡水回圈的重要通道,需施行严格的的生物保护及面源污染控制策略」。
不过,如果留意现时「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初步土地用途,政府将释放落马洲管制站超过二十公顷土地,并小心考虑如何与发展枢纽,以及旁边河套区的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互相配合,发展正正与「南部主廊道」重叠。事实上,同样与主廊道重叠的落马洲河套区,一直都是冬候鸟重要的飞行廊道,惟发展将大大收窄了该廊道,往后再加上落马洲管制站的发展下,甚至近来有声音要释放湿地缓冲区土地潜力,这是否与大湾区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路」之类目标互为矛盾?
新界北发展值得讨论的,还有本地农业的存亡。新界北新市镇发展涉及约一千一百公顷土地,当中四百七十公顷属「农业」用途,比例超过四成,坪輋以往是新界东北的农业中心,区内不少属优质农地,大埔田、坪輋元下、李屋、周田村等一带仍有不少常耕农地以及具复耕潜力的农地。然而在融合大湾区、配合创科发展的主旋律中,保护农地、发展本地永续农业这类看似毫不重要的议题,会否注定不值一提?
话说二〇一六年推出的《新农业政策》,当中包括「物色及指定具较高农业活动价值的『农业优先区』的可行性及优点,以便这些农地用作长远农业用途,以及提供财政支援推行促进农业复耕的计画」,五年过后,要求大规模释放农地发展的声音愈来愈高,「农业优先区」却仍下落不明。「农业优先区」研究若再一拖再拖,不先制订全面农地保护政策及规划,他日待所有农地全被发展再谈「农业优先区」,为时已晚。
经常有种说法﹕深圳河之北的福田、罗湖一带已高楼林立,反观深圳河以南的香港却「乡下咁」,好落后、好浪费。那些人依然不明白,新界北的湿地、郊野、农地组成的蓝绿走廊,事实上是急速发展的港深两城仅馀的透气位,这无论从香港本地层面以至港深区域层面,都应该好好保护,而不是全铺石屎了事。
吴希文
长春社公共事务经理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