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公社科对「正反二元」思维之纠正

2021-06-09 00:00

通识教育科于今年九月一日起,从新的中四开始由「公民与社会发展科」逐步取代。公民科指引日前出炉,列明不应引导学生将探究方向「囿于正反二元对立」角度。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表示,过去有人认为通识科只提「反对意见」,没有正面建立一些解决方案,或全面考虑一个问题,故此今次特别提及「不应限制每件事上只正反讨论」。

若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考以至批判思考,在教学上强调正反论证的确没有问题。但是,不是所有议题都可以正反论证,涉及历史、法律、宗教、民族、国家主权和安全问题等课题,这些都不存在所谓正反论证。

在关系宪制原则的大是大非问题,全世界都不存在所谓让学生正反辩论的问题。例如在美国的课堂,不会要求学生讨论学习分裂美国的利弊,占领国会的好处,也不可能要求学生辩论拉登发动九一一袭击究竟是对是错,对美国有何利弊。违法的行为不存在正反论证的空间,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另外,现实世界是复杂的,很多事情并非只有「正反」或「利弊」两面。即使是有正反两面的议题,即使是有比正反两面更复杂的议题,例如道德伦理议题,尤其是科技发展所诱发的道德伦理议题,在学生未有足够人生阅历和知识基础的情况下,「正反利弊」这种论述只会令学生在评论复杂的事件时将其简化为「谁对谁错」或「有利有弊」的非黑即白的二元化议题,这反倒违背批判性思考的原则,同时也不是一种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究学习和分析讨论。

社会上讨论诸如通识教育、公民教育等课题时,往往忘记了一点:就是我们是在讨论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与教,不是讨论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与教。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与教,不是个别老师个人学术观点的传播,不是个人价值观点的传播,课室的教坛不是城市论坛,教师是要依据课程发展议会和考评局制定的课程及评估指引来教学,即使在通识教育科的课程指引之中,也没有任何关于批判性思考的具体教学元素之界定,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之规定,有的只是「批判性思考」这几个字!结果,实际的教学变成一种批判、各自表述。别的不论,光是如此的教学,就是非常不专业的课程设计。最后,变成应付考试某种试题题型的一种八股化应试技巧而已。

未来推行的公民科绝不能囿于正反二元对立观点,实事求是,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客观地学习和认识香港、国家和世界性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回归教育专业的重要改革举措!

邓飞

中学校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