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检讨发展规划制度 重拾高效香港速度

2021-05-25 00:00

曾几何时,「香港速度」是一个褒义词,内地以至国际社会,对香港的发展速度和节奏深表惊叹。但时至今日,「香港速度」彷佛已变成一个贬义词,尤其是相对于发展神速的内地来说。在深圳河以北只需三、五年便完工的基建和发展项目,在深圳以南的香港特区,往往要搞上七、八年才完成。有些项目甚至虚耗了长达十多二十年,仍然仅停留在研究、谘询及规划阶段。

以连接新界西北、北大屿山及最终接通港九市区的十一号干线为例,其前身十号干线早于二〇〇〇年便开始研究及谘询,其后因有反对意见而一度搁置。随着新界西北在过去十多年持续发展,人口不断增多,塞车问题愈趋严重,政府于二〇一七年提出合并了原有十号干线路段的十一号干线规划建议,并于今年年初、即相隔足足二十一年后,再向立法会申请相关的详细研究及设计拨款。

由笔者担任主席的立法会工务小组委员会上周审议有关拨款,各党派议员都原则上支持兴建十一号干线,但对于当局需要花上五十四个月、即长达四年半时间来完成是项研究深表不满,要求加快相关工作及缩减部分程序。若连同实质建造工程,整条干线预计去到二〇三六年才能落成通车,即前后合共花了三十六年时间,期间数以十万计的新界西北居民,以至香港的整体经济及城市发展,都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政府解释,由于十一号干线涉及多条地下隧道及跨海大桥,因此需时约三十个月进行土地及海洋堪察、工程技术研究、具体走线设计及详细交通评估等。至于馀下的二十四个月,主要预留作为走线设计进行法定的刊宪谘询和环境影响评估程序等,这两年时间能否酌量缩减,关键是有多少反对意见及其反对对理据,以及当局能否迅速、妥善地处理有关意见。

相对于兴建公共交通基建,涉及土地改划、收地换地及修订地契的法定谘询和审批程序,往往更为繁复冗长,阻慢、窒碍了大量公私营的发展及重建计画,影响香港的土地及房屋供应,并令到相关业权人及专业人士苦不堪言。

政府早于二十年前,便提议分三个阶段全面检讨和修订《城市规划条例》。其中在〇三年进行的首阶段修例工作,原意是精简及加快相关程序,促进发展,但由于社会当时要求提高城规程序的透明度和增加公众参与,最后反而令有关制度变得更繁、更长,有更多空间被反对发展的既得利益者或别有用心的人士滥用程序,拉布阻挠。

吸取了上述「教训」,不少业界人士以至政府官员,都担心继续推动修例可能只会因快得慢,「愈改愈衰」,令有关程序变得愈来愈冗长和繁复。

随着香港的政治环境回复平稳,立法会运作恢复正常,社会有声音要求当局认真总结过去经验,检讨现行的发展及规划程序,包括城规条例、环评条例等,从而加快香港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重拾以往令港人引以为傲的高效「香港速度」!

谢伟铨

立法会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