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港不能坐等「优惠」 袁武吁寻湾区商机
2021-05-24 00:00
新的选制下,选委会第一界别新增中小企业界,有数个原本持十八席的界别分组均减少一席,包括商界(二)。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袁武则认为,中总的成员在新制度下,除了商界(二),亦可在其他分组参与选举,「由十八变十七,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无乜大损失……中总好多会员,本身是人大、政协、又是律师、又是会计师,在该行业中亦可成为选民。所以不是损失了,我们参与的界别反而多了。」
身兼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顾问及香港中国企业协会顾问,袁武指出,新制度下中资有更重的角色,如选委会将中企协易名为商界(三),席位由十六增至十七席;而立法会功能界别亦多了代表中资的商界(三),相信中企协将有代表。他说中资在港的实力有目共睹,银行金融,以至衣食住行都与中资有关,当中港股上市公司中有一半以上属中资企业,港股总市值七成以上为中资企业拥有。他期望,未来立法会中资代表不止为界别发声,「这个代表可以将香港有关情况及内地有关情况结合,对香港有咩(措施政策)好,在立法会可有作为。」
袁武又认同,中资的参与对香港改善经济产业单一的情况有一定作用,建议港资可夥拍中资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中资特点是资金、人才充裕;香港有国际经验优点,包括懂得普通法、具国际人脉关系……强强联合。」他举例,一带一路的港口及开发区都是大型投资,过程中需要法律、国际会计、国际人脉,这些跟进事项正是香港所长。
近年世界形势及中美角力令香港遇到麻烦,不过袁武深信,背靠祖国可以是香港的出路。除了一带一路,他认为包括香港在内的大湾区具庞大商机,因此他去年担任新一届会长后,其中一项重点工作便是帮助中总及会员进入大湾区。中总将为会员提供内地各地最新政策与措施、规章制度、法律及发展环境等资讯。此外,成立一百二十一年的中总与内地关系密切,不少会员是「改革开放」期间首批到内地的商人,中总与不同地方政府、部委、省政府及商务部等都有联系,常反映香港情况,亦会组织会员到内地交流、参观、考察及寻找商机。
问及中总会否藉自己与内地的关系,建议对方推出更多大湾区便利措施,袁武则认为香港先要更加开放,「不能够话等人畀乜嘢我们,我们亦需将自己在外营商的经验,点样同内地有个沟通。」他认为香港不应坐等内地给予便利措施,当中港府近来提出安排中港两地公务员互换挂职就是主动促进沟通、互相磨合的事例,「挂职非常成功,内地已实行好多,制度单位去企业挂职,企业去制度单位挂职,定制度的人了解企业有咩困难,企业亦会知道制度有咩需要改善。」
關鍵字
最新回应